中原教育周刊 > 学前教育

幼儿园的“100+棵树”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1-11-19 22:22:45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从小树林里往外运木头。陈惠英 摄

  幼儿园课程离不开由多层次、多样化的环境和资源引发的活动,这些活动更贴近幼儿兴趣和经验,可以使课程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因此,收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键。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资源本身的特性、园所的情况、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等,都决定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专业的“筛子”作出价值判断,实现资源在活动中真正的价值。为提升教师判断资源价值的能力,可借助典型案例,从问题出发,开展深度研讨,帮教师厘清困惑。

  案例:

  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幼儿园里有一片小树林,里面种了许多香樟树和其他树种。在与小树林朝夕相处中,大班幼儿产生了点数树的愿望。但问题来了:香樟树有100多棵,幼儿数不清楚。有的说有100棵,有的说有101棵……有的去隔壁班询问,可得到的结果都不同。

  面对100多棵树这样的资源,点数对儿童来说是否具有价值?小树林这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哪里?这些都成为教师的困惑。

  研讨一: 点数几棵树,有价值吗

  上述案例是幼儿在与小树林资源的自发互动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指出,5—6岁儿童可进行100以内唱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系统。教师需要思考,在这片小树林中幼儿点数数量超出100且排列不规律的树木,是否超出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可能会出现重复或漏数的情况,由此引发的认识冲突是否具有探索价值,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一事件,教师应从儿童立场出发,聆听幼儿的想法。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事件,首先应是他们感兴趣且贴近最近发展区的。案例中,“点数”是幼儿在兴趣驱使下产生的自觉行为,幼儿有调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主观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大班幼儿借助一定的支持,有可能点数100,甚至100以上的数量。比如,在一次自发活动“沙池有多大”中,幼儿通过反复尝试,得出“沙池有195根筷子+1根树枝那么大”的答案。195的数字远远超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预期。因此,在这个案例中,100多棵树的点数也同样有价值,有可能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契机。

  幼儿园常用的计数方法是一一点数、运用数字或点子进行计数。然而,面对超过数字100的物体,运用原有的点数方式出现困难,势必会引发幼儿寻找更适宜的计数方法。

  如在跳绳活动中,幼儿用替代物雪花片、竹棒等帮助计数。有幼儿将10个雪花片叠起来,以10个一组为单位进行计数,有幼儿找来分类盒等协助计数,最终完成记录单的统计。在小树林的点数中,也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辅助物进行计数,比如给树木编号,或是插小旗等,这些都是可行的。

  小树林的100多棵树,给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从计数活动来说,可以一一点数,也可以一排或两排数。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分区域数,再合并起来。因而,利用小树林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要。

  看来,点数“有几棵树”,具有教育价值,但需要教师认真审视与思考,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持,将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研讨二:一片小树林,开发利用价值在哪里

  树资源是一种常见的资源,有不同的样态,它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片小树林。一片小树林带给幼儿的发展价值,一定与一棵或几棵树不同,它能给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发现、表达的空间和可能。因此,教师需要找到小树林开发利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首先,指向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从数学认识出发,小树林树种丰富、数量不一,它是一个集合,也是一个空间。幼儿在小树林里可能获得测量、排序、比较、方位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经验。从科学探索角度,幼儿认识树以后会去数树,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和表征,了解大树品种差异,观察其生长过程,发现一年四季的变化,对树叶、花瓣做探究实验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了解树,更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在健康领域,幼儿在小树林里开展统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通过统计,幼儿不断走进小树林,可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可能。如利用小树林里大大小小的树,及场地环境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运动游戏。在运动过程中,幼儿会与阳光、泥土充分接触,提高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在语言领域,幼儿喜欢小树林,乐意走入小树林,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会自然生发。同时,还可适时引入文学作品,例如《1只小猪和100只狼》,就是在树林中发生的,很多语言游戏和表演活动也可以在树林中开展。

  在艺术领域,小树林是大自然给幼儿的馈赠。一年四季,小树林色彩变化是丰富的,它能吸引幼儿去发现自然界的美,在感受和互动中进行艺术创想。

  其次,拓展到生命教育和学习品质。幼儿在与资源的互动中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也能获得很多隐性发展。如在小树林中幼儿可以感悟人与环境、生命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在数树过程中,在探究、实践、解决问题时,幼儿形成的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品质,都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总之,统计树的数量,只是幼儿活动的开始,而小树林是一个小生态,它可以带给幼儿无限可能,从全儿童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价值。

  研讨三:开展哪些活动才能发挥资源的价值

  在对资源进行初步判断后,教师需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可能开展哪些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真正的价值。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同种资源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活动,幼儿收获的经验也不同。这就需要回归儿童,再次了解幼儿希望探究的问题,将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活动。

  参与研讨的教师分别来自大中小三个年级,他们自动分为三组。参研教师分别根据各自年级幼儿的兴趣,规划各自年级可以在小树林里开展活动的思维导图。

  比如,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利用各种感官探索周围世界,教师就可以从“遇见小树林”开始,具体包括看看、摸摸、闻闻小树林,感受树的多少、大小、粗细、高矮等;在小树林里走一走、爬一爬、跳一跳;用树叶开展剪贴、涂画、拓印等艺术活动。

  到了中班,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除了利用感官探究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的社会性与情感体验也在不断发展。于是,中班活动主题就可定为“我和树朋友们”。具体包括在小树林里畅游、探秘小树林,以及守护小树林等。

  而大班幼儿更乐于开展挑战性的游戏与探究性的活动。于是,大班活动就可以分为小树林大挑战、小树林大秘密及小树林大自然几个活动板块。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幼儿在探究的同时感知到,小树林也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从而理解树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次教研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对幼儿园里的“小树林”这一资源从困惑到自信的过程,更经历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再到尝试利用的过程。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感知资源的存在,进而发现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最终找到开发与利用资源的路径,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4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管理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