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资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21-11-28 21:08:21来源: 人民网教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和要求,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其成为铸魂育人的丰厚资源;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二者的相融相通,既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种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进而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必须充分认识这种结合在本质上是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契合与有机融合。我们需遵循科学原则,抓住根本要领,把握结合路径,采取可行措施,在开好思政课的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一是要深度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的命脉。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璀璨绚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体现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才能唤醒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荣誉感,让青年明确“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但由于传统文化发源于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其中的优秀内容和落后成分、精华部分与糟粕因素是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存在的,甚至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在一起。对此,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科学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提升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资源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同时也要看到,需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更好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需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移植或运用,必须根据思政课的讲授内容和主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内容到形式重新解读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只有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黄汀)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