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做一个 幸福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1-12-16 19:36:56来源: 现代金报
  

  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柳海民教授等撰写的《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这份近60万字的报告,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为切入点,聚焦职业认知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四大维度,调查样本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33590名中小学教师。

  (12月12日中新社)

  为何要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态势?撰写者认为,中国基本建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随着教育变革走入深水区,教师面临着更加宏大的使命与期待,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职业倦怠加剧和幸福感缺失已经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超过80%的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调查结果。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幸福感也面临诸如价值追求中的“道德绑架”、家校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教育政策实施中的“衰减”及高幸福指数中的“点阵塌陷”等现象。

  薪酬与付出不对等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首因。教师们几乎一致地将提高薪酬待遇作为职业幸福感提升的主要路径,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应该直指薪酬。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在教育上投入持续增加,教师待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9月1日教育部表示,2020年,全国2846个区县均承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目标。这是自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颁布实施以来,在预算安排环节,全国所有区县均实现“不低于”目标。

  工作量大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另一重要因素。报告显示,日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会快速下降。对于众多中学教师来说,超时工作,早出晚归已是常态。因此,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如何为教师减负,让其权益也能享受到劳动法的呵护,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教师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赞美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过高的理想化角色期望,对教师职业的过度“神圣化”让很多教师感到难承其重。“适当的社会期望,能够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但是过分理想化的期望却会引起教师心理的压力。”从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教师的“人”辩证的关系中理解教师角色,才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应只是教师的期望,也应成为尊师重教的现实体现。这关乎教育,关乎孩子们的幸福!关育兵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