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基础教育

以信息技术为抓手 通过智慧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21-06-07 12:00:44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
  

  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正在开启一个新的阶段。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针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提出了具体的细目要点,为我国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要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其课堂发挥着主导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然而,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1.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2.传统课堂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3.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面对传统课堂的难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置教学方法,采用信息技术加以破解。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尤其是相关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翻转课堂引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强烈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堡垒。翻转课堂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翻转课堂不仅关注“学”,更关注“人”,不仅关注“教”,更关注“育”。

  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为教育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通过技术创新,创造现代化的教学装备,打造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为实现教学理念更新打好基础。通过方法的创新,创造一套独有的教学法,从而期望提升人才观的变革和教学评估的更新换代。

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根据布鲁姆分类,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记忆”与“理解”为初级目标,一般有直接、明确、无歧义的答案,是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中高级目标,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思想的火花,会出现批判性思维,比较难以达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主要是新知识的讲授,实现的是初级认知目标,比较复杂的高阶思维活动却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完成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合理安排。翻转课堂调整了教学结构,基础知识、基础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助学生实现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目标。把最合适的内容放在最合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课前,教师发布微课、学案、检测、背景素材等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富媒体方式的自主学习支架;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获取精准学情,根据学情完成二次备课。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思考进入课堂,老师带着精准学情进入课堂。

  以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为例,要保障课前学习的有效性。为使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更加适合学生学情,教师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基础,还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不同的任务。

  当对学生的学习困惑有了清楚的了解后,教师还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研读学习内容并从中发现趣味。

  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学习的学生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想、随学,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而随时暂停、多次反复的特点满足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学生可以暂停记录笔记,可以在不懂的位置查阅资料或者寻求帮助。“掌握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与个别化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全部学习内容。

  而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教学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发布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不仅满足了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还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让能走的孩子走得更快,让能跑的孩子跑得更远,让能飞的孩子飞得更高”。

  翻转课堂不仅让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细节,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通道、平等宽松的网络讨论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交流学习的困惑、收获,“晒”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出自己丰盈的内心,使师生在讨论区评价、点赞、回复,解答问题,或表达欣赏,让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高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准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分析学生兴趣点与关注点,然后再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课上,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上课,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提升、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拓展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包容、担当等品格,切实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听讲、阅读、视听等被动学习模式,两周后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分别是5%、10%、20%,而讨论、实践实验、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参与式学习方式,留存率都高于50%。翻转课堂的课上教学过程,更多设计讨论、质疑、当小老师等教学活动。

  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或课上的检测情况,通过题目的正确率和学生的正确率两个层面数据,演进课堂教学。对于个性问题,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对于共性问题,通过师生研讨、老师集中讲解,学生自主纠错或小组纠错等方式解决。教师以问题引领学习过程,学生们研讨、探究、展示、质疑。问题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驱动学习活动深入进行,“解决问题” 成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与竞争的状态,会碰撞出非同一般的智慧火花。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与修正,形成新的认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同学在展示时,其他学生倾听、补充、质疑、纠错,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讨论、协商、妥协的过程,给了学生们“丰富的、直接的感受”,培养学生们自信、积极、包容、善良等终身受益的品质。

  课堂上移动终端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动态实时数据,构建生成性课堂,依据精准实时的数据分析,教师能实时调整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过程性评价数据,让学生即时了解自我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度,效发挥即时诊断作用。

  课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能组卷、智能改卷,快速分析学生问题;充分利用在线测评,及时掌握学情;充分利用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依据学情,布置分层次课后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AI技术,提高个性化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丰富的在线学习方式,拓展课后学习空间,打开认知视野。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构建,一是激活了学生,二是解放了教师。一节课中学生“忙碌不止”,老师“袖手旁观”,将课堂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从依据自己的知识传授经验和学情掌握经验的经验性教学活动,正在向依据对学生精准的学情评测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的精准教学转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打造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所倡导的“四有”课堂: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有知识”,知识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有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生活”,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与改变世界的欲望;“有境界”,充满了正能量、热情、激动、憧憬等情感激荡与心灵互动的课堂,将学生的精神与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关于北京四中网校

  北京四中网校成立于2001年,集传统公立学校基因与互联网基因于一身,致力于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向全国进行传播。

  北京四中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标,专注于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方式。

  北京四中网校的“翻转课堂”是在“平台+资源+课型模式+教研服务”支持下,通过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变革教育学的方式方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内容精髓化、学习过程智能化、评价反馈及时化、教学过程数据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责编: 王君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