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严禁到县中抢教师” 要适当“扶弱抑强”

发布时间:2022-01-17 08:32:38来源: 现代金报
  

  国新办11日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指出,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1月11日中国新闻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能给教师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这点来看,很难责怪县域优秀教师往发达地区、城区学校走,因为这是趋利避害的一种理性选择。

  为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指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并非只是单方面限制发达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抢优秀校长和教师,还有其他的措施。比如要求进一步加大县中教师的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等。禁止抢薄弱地区优秀校长和教师,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方面,关键还是要能做大做优薄弱地区教育资源,让教师能够“招得来”“留得住”。需要强调的是,需要禁止的是一些发达地区、城区学校不择手段的“抢挖”,而不是优秀校长和教师的自由择业权。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普遍而巨大的教育鸿沟,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这让农村学生容易输在起跑线上。而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在师资力量、交通、国家财政投入、地利、出题权等,都远远强过地区县的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涌进了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形成了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让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样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带来的“优胜劣汰”,不是自然法则的结果,而是“优胜劣汰”社会法则的结果,不能放任这种“优胜劣汰”发生。适当地“扶弱抑强”,就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校开展公平竞争、良性竞争。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填平城乡教育鸿沟、区域间教育差距,是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大事,兹事体大,必须予以重视。通过振兴县中,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夯实教育公平基石,畅通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升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