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回望

发布时间:2023-07-25 15:51:34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客车行驶在夜色中,城市的华灯一条条,一排排,闪烁着流光溢彩,这暗黑的夜因这光,显得愈发明亮。打开手机里学生提交的习作《回望我的初一生活》,细细品读,在他们的文字里搜索我们的“同频共鸣”。

  空降的班主任

  来到新校,我的第一个身份是班主任,中途接任的班主任。对于稚嫩、纯真的学生来说,哪能接受呢?连带着语文老师也被一同换掉。彼时,下课后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与前任语文老师“叙旧”的女孩子们,诸多面孔我仍不认得,内心亦无多少波澜,只是尴尬之境延续数日。而后,晚自习的数学课前,前任班主任准时出现在班级门口,响亮的鼓掌声和起哄声略扎我心,俨然是在对我表示排斥。幸然,“坚强”如我,已不会轻易被学生影响情绪。

  介绍你自己。 介绍下自己吧,写写你的特长,写写你想对新老师说的话。走近学生第一步——初步了解。70多个纸条交上,对着名单一一记录,有的写喜欢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有的写希望和新老师好好相处,有的写特别喜欢以前的语文老师,莫名,这两个学生我第一个记住。接任后的一周,七年级的研学实践开启。正逢甲流横行,班级里请假的学生此起彼伏,报名参加的学生竟不足60人。有面对军事磨炼退缩的,有不适应班主任更换的,有身体不适的,有......各种理由,家长的信息一条条在手机微信里蹦出来。

 

  “ 管”他,要先爱他。 去往军训基地的车上,戴着口罩的我们,各自陌生,除却维持纪律,我无他多言。是啊,我们还未走进彼此的心里。一切都是“关系”的磨合。“这是一个与学生走近的机会,军训回来班级就会好管很多。”前任班主任李老师这样说着。那一周,有烈日下的相伴,有深夜的关怀,有为了同一目标的协作,有雪中送暖.....那一周,难忘的集体时光我们共同走过。神奇的心境,再去“管”他们时,底气十足。“管他,要先爱他”,亲子教育的前提,亦适用于师生关系。

  小组积分,玩转学习。学习是件枯燥的事,若非心怀或远或近的目标或从中发掘了常人未觉的快乐,少数人才能长久地坚持做好。

  分组计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妨一试。此想法源于在教务处工作时,看到期末对教师的考核细之又细,老师们对微小分数都颇为在意,因那是评优评先的依据,是公正与否的铁证。成人尚如此,况孩子乎?

  全班76人分为9组,每组7至9人。选定班内品学兼优的人做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在细致的考核和严密监督下“乘风破浪”。卫生管理,时间意识,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班级贡献,即时记录,每日汇总,每周反馈。一时间,全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个人都不想成为扣分者,每个人都想为小组增光添彩。然万事不会一帆风顺,矛盾、问题总会在历程中显现。有人抱怨早读计分不公平,有人反应课堂表现少记了分,有人为得分而得分,总有少数学生(自律)真正明白老师的用心,总有一些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慢了一点。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教育是言传身教,是披荆斩棘,是迎风破浪。等等他们,一路携行,沿途的风景慢慢领略。

 

  七十六个孩子,七十六种个性,阳光下奔跑,明亮处生长……

  回望去年秋时产假刚刚结束的我为何挑起了班主任的职责,不曾忘,充实的教育人生哪能没有繁琐?

  不曾忘,书本里常说教育是唤醒和激励。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因老师的关注和鼓舞获取了挑战人生的勇气,一个无所事事没有目标的孩子俯身学习,一个恶习难改精力过剩的孩子找到方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的目的是追求比生活更高更远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是追求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当然,当你用心,用情,用法,教育的附属品也会水到渠来。

  课比天大

  班主任工作丝毫不会让你的教学成为副业,这是我来到新校后的第一感受。因“课比天大”的理念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全校百名教师都需在过关课,示范课,展示课中磨砺。

 

  四个月,四节公开课,回望在课堂中翻滚的时日,过五关斩六将,亦不过如此。

  《台阶》《紫藤萝瀑布》《带上她的眼睛》《文言文专题复习》,每一课都是第一次以公开课的方式“露面”。预习单如何设计,导学单出示哪些问题,检测单如何落实,一节45分钟的课里藏着教师的智慧,学生的素养,学问的奥妙。

  教学犹如带着学生去旅行,最初引领我探索课堂奥秘的梁老师如是说。回想我带着学生“旅行”的四节课,所去之地,所遇之人,所思之事,所悟之理,有多少学生心随我动?

 

  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课堂之美,美在玩转文字,启发智慧,美在传承文化,激发灵性。每一课都值得细细探究,每一次“旅行”都别样精彩。《台阶》中意味深长的结局,《紫藤萝瀑布》里不觉加快的脚步,《带上她的眼睛》里长长的怀念,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写作的匠心,等待着读者与之发生心灵的碰撞。

  苦中作乐,忙里备课,只因我爱我的课堂,爱那全神贯注的眼神,爱那调动思维的气氛,爱那展现自我的勇气,爱那纵横驰骋的宽阔。

  “荡课堂之舟历练,激言语之波研磨”,这四年前与梁老师共“磨”出的标题,这四个月以来的公开课,体悟分外深刻。专业名师的引领,自上而下的课改氛围都让我在这四个月里获益匪浅。

  课比天大,我们都是坚守课堂阵地的追梦人。我心应拨开万千琐碎,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领悟着,热爱着……

  作者简介:

  杜真真,平顶山市一高初中部教师,文学硕士。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