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因此很多父母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思给他们报辅导班。然而,孩子却疲于应付,变成了所谓的“鼯鼠学技”,既没有学好,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这种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根源在于一些家长追求表面功夫和跟风。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世人皆知美的东西未必真的美,善的事物未必就是真正的善。因此,家长应该明辨是非,认清真假,不要被世俗观念所左右!
人人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但很多人注重培养才能而忽视了德性的培养。才能指的是外在的部分,如分数、技能和才艺;而德性则包括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等内在品质。培养才能的效果很快见效,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听闻和亲身体验来评判......然而,培养德性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修正,再加上现代人浮躁、功利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怎么可能舍弃快速取得的效果,去追求那些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长远收益呢?
《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德性和才能之间就像是道和手艺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不愿意在道德上下功夫,而只注重掌握技能或手艺,这样的情况并不难理解。
因此,作为一个有远见、格局和智慧的家长,自然应该明白如何培养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可以看出,受教育的应该不仅仅是孩子,还应该包括家长和老师(老师也是一种家长)。家长的言行反映了家风和家教的传承,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举个例子,一个心胸狭隘、事事斤斤计较的母亲,是不可能培养出胸怀豁达、开朗,对事情能够看得开放得下的孩子来的。这样的孩子也可能像母亲一样,对别人的一点小错误斤斤计较,非要把事情说个明白。甚至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情闹上法庭,美其名曰为了权益和自由。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心胸狭窄,连一点小事都无法释怀而已。
陈希夷在他的作品《心相篇》中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这里所说的“锱铢”是指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一铢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一个连这么微小的东西都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可能承担起重任,怎么会得到好报,更何况这种行为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相反地,如果母亲具有宽容和仁爱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个有修养的人:学会去爱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更容易成功并受人欢迎。孩子会以母亲为榜样,善待他人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当遇到别人犯了错误时,他(她)会泰然处之,视若无事;或者与对方进行沟通后,握手言和,使一方感到惭愧。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母亲所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备受喜爱。
新东方教育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在斤斤计较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很难胸怀博大,也很难在一个世俗的家庭里发现一个清纯的孩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告诫我们要学会容忍他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学会友好相处。宽容他人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和胸怀,更是一种美德。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高远的志向,拥有广阔的胸怀,眼望星空,心怀大海,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一个有教养、懂得礼貌、积极向上,能够吃苦耐劳,忍受痛苦,经得起磨砺,能够理解和容忍他人的人格健全的孩子,会让父母的人生更加辉煌。
因此,可以说孩子胸怀格局的大小是由父母决定的!
作者:叶县叶邑镇辛庄小学 李 锋
供稿:平顶山市卫东区中心 陶朝军 巩 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