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基础教育

平顶山市一高初中部与许昌市实验中学初中部数学课同课异构纪实

发布时间:2023-11-18 11:54:02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对教材的不懈钻研总让平凡的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场关于“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的课堂交流跨地市展开。2023年10月31日,平顶山市一高初中部与许昌市实验中学开展同课异构交流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第13章第4节《最短路径问题》,这也是一线数学教师比较棘手的“课题学习”类型公开课,分别由平顶山市一高初中部范静静老师和许昌实验中学张慧慧老师执教。

 

  最短距离问题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轴对称将最短途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

       在备课之初,围绕授课难点,即怎样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和最小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在席明焕老师、李世奇老师和张硕老师的共同交流研讨下,范静静老师采用“关键问题引领--个人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手段,结合g该校“三单”使用,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

 

       张慧慧老师语言精练、亲切温柔,课堂设计充满巧思,氛围浓厚,结构紧密,以学生为本,以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有条不紊,有亮点,有深度,学生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听课结束后,听课老师们针对这两节精彩的课堂进行了评课活动。授课老师首先阐述了自己对本节内容的解读,着重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以及预设的达成度。随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地交流讨论,两节风格不同的课堂同样体现了新课改模式下,基于学、基于学生的理念,引导学生在不断质疑中主动获取知识,并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欲望。现场观摩老师在讨论中学习,在碰撞中成长,同时还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疑惑,吸收反思,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水本无华,相荡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供稿:本刊平顶山市卫东区中心  陶朝军  巩娟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