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努力追光 不断成长—— 我的名师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4-03-11 10:31:43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我的成长,和所有人一样,是在不断追求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在每一个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都感受着喜悦的幸福,我始终保持着着如同孩子般透明的心灵,以及简单快乐和豁达的心境,用我的真心、真情从事着阳光下最为纯洁、灿烂的事业。回眸已经走过的生命心路历程,留下了一串串脚印: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质课教师、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平顶山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的获得者。

  一、向光生长的学习者

  叶教授说过:“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却是爱学习、有毅力的人”。我的学习成长有三条路径:

  (一)发现榜样,自觉生长。毕业后我分配在了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地处偏远,规模不大,老师们年龄偏大的居多,但是,学校里却有一“才子”老师叫杜富强,为了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有机会,我就到杜老师的班级,听杜老师讲课。杜老师那浑厚而又磁性的声音,讲起课来绘声绘色,一手漂亮粉笔字更是我校师生的范本。听杜老师的课,成为了我工作之余的一大幸事。

  随后,区里学校之间组建“手拉手”兄弟学校,我很幸运的走出校门,拜帮扶学校的杨莹老师和刘瑞华老师为师傅,多次向她们请教学习和工作上的事情,使我进步很大。

  不仅如此,我还有幸参加了“高沛沛名师工作室”,在那里,我学到了工作室里来自不同地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还学会了做微课,写教学反思、写论文、做课题等技能。因为我知道,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二)阅读成长,惟精惟一。我深知教书人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教师的精神成长史就是阅读史。所以,从教以来,我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不仅要读“语文味”书籍,更要读教育学、心理学论著,我开始关注《教师博览》《人民教育》《中国教师》等期刊,阅读《言语教学论》《学与教的心理学》《学习论》等相关论著,向众多优秀的教育随笔、教育评论和教学反思学习,打牢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名家的教育著作也让我手不释卷,2013年触到全国特级名师吴非的告别讲坛之作《致青年教师》,反复阅读,认真批注,写了一些读后随笔,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随后我又学习了朱永新、吴非、闫学、程红兵、李希贵、张文质等多位名家之作。在他们教育理念的滋养下汲取了很多智慧,朱永新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理念,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学会终点思考”的思想,黄厚江校长的“本色语文”的主张,这些都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最初,我因为自身不足才阅读教育类著作,现在我更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还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来促进精神成长。

  (三)深耕课堂,锤炼能力。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课堂,便是我日夜为之奋斗的“战场”。入职前几年,我常常“出没”于学校前辈们的课堂,领略了深厚底蕴、富有智慧、巧妙设计的各色课堂,慢慢地我开始把目光放向全省全国的名家课例,在他们个性十足、风采各异的课堂上汲取着力量,感受语文课的魅力……

  我不断地学习、模仿、尝试,追随着前辈名家的脚步,可经过这些过程后,我也感到困惑:我该学些什么?我能变成他们那样吗?我要变成他们那样吗?后来也渐渐意识到:我的课是“貌合神离”,每个班级学情不同,一味地模仿,是很难形成有“我”、有学生、有灵魂的课堂,于是我开始不仅关注课例,还大量阅读教育学、语文教学等理论论著,接触到李希贵、余映潮、钱梦龙、叶澜、程红兵等语文教育大家的教学思想与主张,对每篇课文精深研读,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再后来,在一次次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把思考融于课堂,反复磨课,锤炼自己,渐渐形成了问题驱动式的语文课堂。我想,只有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勤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最终才会成功。

  二、永不止步的实践

  我很喜欢于漪老师的一句话: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师个人的内心觉醒。只有内心的深度觉醒,教师才会真正成长。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都必须全力以赴,你无法预测这一次机会会给你的未来带来什么变化。参加平顶山市首届教学能手大赛的时候,我很有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那次的比赛我很认真,为了自己能够更加地熟悉教材,我提前把1-6年级整套课本翻了个遍,也正是自己的认真对待,平顶山市首届教学能手比赛中我能脱颖而出,随后我又参加平顶山市首届骨干教师评选,参加平顶山市优质课大赛,因此取得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市里又推荐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

  记得2012年参加卫东区优质课比赛的时候,头天晚上,我依然在电脑面前,比比画画。我的家人都说,我像“疯”了一样。我站在电脑面前,一句句讲,一会儿向前和想象的学生交流;一会儿退后,假装写黑板。为了突出重点,语音语调语速都会注意。该什么时候倾听,该什么时候停顿,就像在课堂上一样到位。每个细节,每句话,每个眼神,都是在事前反复练习上出来的。我知道把课上得精彩的老师,都是课前做足了功夫。我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只是因为自己也下足了功夫。对我而言,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这样的机会也给了我很多机遇,正是因为每次都很认真,所以才得到了更多机会,就这样靠着一步步努力,走到今天。

  当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放弃更多的休息娱乐,有时甚至放弃一个母亲对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感觉因为工作愧欠自己的孩子,有的遗憾至今无法弥补。永远不能忘记2011年的10月,对我来说那真是一段黑色的日子。那时候我只有5岁的儿子胳膊骨折住进医院,当时胳膊肿胀太厉害无法实施手术,经过日夜覆冰消除肿胀才能进行接骨手术,由于儿子年龄小,手术还要进行全身麻醉,被推出手术室很久都在昏迷。看着他蜡黄的小脸,干裂的嘴唇,我真是又心疼又着急。可是想到我还是班主任,班里几十个孩子还在等我上课,我尽量努力地安慰自己:儿子有爸爸、爷爷照顾,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于是星期一一大早就赶到学校,并且在儿子住院那段时间,没有耽误班里学生一节课。后来听丈夫说,儿子苏醒后就哭着要找妈妈,可是我却不在他身边……

  三、深度反思的成长者

  “成长=经验+反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只有经常反思,加强研究,才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才能够具有持久的成长动力。比如:上课后,写得失,三言两语把感受写下来;听课后,写收获;学习后,写感悟。除了写,我还会想:听课时,想想我该怎么上?评课时,想想我该怎么评?说课时,想想我该怎么说?其实,你就会发现,你随时随地都让你的思考在深度跟进。我深知真正智慧的人,在人生追求的路上,只有不断的自我升级,对照别人的一切,不断的鞭策自己,一路坚持,才能不断地升华,实现人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长项,我需要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学习、实践、思考。因为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体验了其中的懊恼与欣喜、辛酸与欢乐,让我产生那么多的感慨,收获了难以言语的感动……努力追光、不断成长: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在痛苦中领悟,在奋斗中坚定!因为我始终相信努力付出,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潘花颖   单位:  平顶山市卫东区明珠世纪小学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