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对于加强舞台实践、促进舞蹈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4-03-07 10:27:53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摘  要:在舞蹈教学中,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在实践中多应用,在学习中体会,在实践中提高。也能提高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身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舞蹈是整个身体的语言,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只有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因素有机地结合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强化舞蹈的表现力。T·M 格 林曾指出:舞蹈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有变化的艺术。舞蹈的媒介是人体,它是最富有人的情感的艺术。

  姿势、结构和动作这三个要素只有在人体上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美感和独特的魅力。在舞蹈课基训、身韵、民间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这三个要素的特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就要求,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应用。我们讲究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学到的舞蹈技能,在课外的舞台实践中学以致用,与演出实际相结合,从中更能体会和把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的精华。学习舞蹈专业,要通过课堂上的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从每一个动作、表情到舞蹈作品的内容、音乐的内涵都要深入领悟。所有的舞台演出实践都是对专业课上老师所教授知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最好的实践,如果说在课堂上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我们所进行的舞台实践就可以当做是将技巧与感情等教学内容的输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我们从十分客观的角度发现学生自身在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把握程度。也就是在学习中体会,在实践中提高。舞蹈课的教学方法要根据这个特点,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才能使舞蹈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也才能提高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艺术学校(现并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舞蹈课,在十年的舞蹈教学生涯中,发现只有在加强理论传授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节目排练和表演,使学生们和教师可以达到剧目教学和专业相互补充,互相提高。自1995 年开始,我校探索尝试了具有特色的舞台教学“实践课”,即结合课程进度内容, 一 个月编排演练一台舞蹈节目,要求每一期的节目都有新创意, 体现出新思路,且必须符合当月的教学内容。四百二十四期的舞台实践课,让我逐渐摸索到了一些训练的小窍门。因为我们的学校是6年舞蹈中专及3年舞蹈专科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招生和师资都属一般,所以只有肯钻,肯下苦功夫,才能出好作品, 带出高素质的学生。在实践中我发现好多高等院校也有类似 的“公开日”或“公开课”,譬如说:香港演艺学院他们每周有一 个“公开日”,课要公开表演,有那么一个较大的教室,可坐百八十观众,演出有节目,也有课堂组合,这对学生的锻炼是很有意义的。而广东舞校提出把全年教学分为三个学期,有一个学期时间短一些就集中搞剧目教学,这些都与我们的“实践 课”有着相似的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就积累了节目,这就要求 每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为他们充分理解剧目起到了基石的作用。由于我们在舞台实践中创作的作品融思想性、艺术 性、时代性、新颖性于一体,深得领导的关注,同时也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优越性。

  从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定上课时间和地点,老师讲学生听,大多是讲一些理论知识和舞蹈元素,在练习上无非是老师做些示范动作,学生跟着模仿做,每天反反复复地基训、身韵、民间,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派出活动很少,实践练习的机会十分有限,学习三年届满,进行一次毕业汇报演出,三年才能正式化妆一次,正式演出一次,学生们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情绪不够高涨。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在老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业余休息时间上课内容。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舞台实践的机 会。 一月创作一批作品,编演一台节目。为了提高节目质量,体现出新颖性、独特性,在平时的基训课上就要创新思路,增加身韵的动作;在身韵课上就要加强表演性的内容;在民间课上 就要加强短句扩展、队型变化,将新思路、新创意融进单一化的教学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训练方法是模拟式地、无止境地重复练习,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真正掌握身段和韵律的精华,从而证明从一个个动作入手并不能解决训练的本质。我们认为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社会实践少,参加大型文艺活动的机会少,锻炼的次数少,三年才搞一次正式的汇报演出这个时候容易发现学生们在动作表演等方面的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时间已经结束,时间不允许,诸多问题已无法解决,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舞台演出的标准。因为每一个动作初学时是否正确掌握规格与方法,对学生以后能否很好地掌握这一动作、继而上升到精美的程度关系很大。 一个动作初学时养成的毛病,以后改正极为费力,甚至难以改正。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对学生可谓是全方位的锻炼。 一月一次大型排演,这样在平时就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毛病,因材施教,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使他们正确掌握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在实践课中基训(古典舞基训芭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民间舞教材进入体系化阶段。从课堂教学到舞台实践,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教师们在理论认识上进入到科学化分析阶段,对舞蹈的美学认识,达到了深入浅出的程度,从而能以提炼元素的方法,使其神、形、劲、律都得到规范。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年级的学生,必须配置适合其表演容量以及技术发挥等级的剧目。这就是“对位性”。对位性低将起不到巩固与强化作用,对位过高将对学生形成高压,导致不平衡,在技术上容易走歪法儿,甚至受伤。因此首先强调对位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横线前进的话,那么剧目训练就是纵向的深入。它可以就动作或技术巧对学生进行集中、深入的纵向。可以从剧目总体风格要求、人物形象外在造型、内在性格、情感发展、特定服饰道具、舞台空间等许多方面向学生加以说明、分析,加深他的理解。学生每一学期的成绩,单看训练  是不全面的。技术分好打,艺术分难打!我们为每一年级学生  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剧目,这就使得学生的艺术分有章可 循,有据可凭,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来评定学生的优劣,那我们永远也培养不出真正的舞蹈家,更谈不艺术家了!舞蹈必须要有技术、技巧,但绝不是单纯去表现技术、技巧!在情感、韵味、美感的前提下表现的技巧,才是舞蹈艺术所需的技巧。舞台实践课的训练,恰恰是为这一目的提供了评定性。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从课堂教学的基础训练到舞台艺术升华,舞台实践是一个艺术完善及再创造的过程, 一些舞蹈动作素材及单一训练元素,经加工后可以编创成新的舞台节目,在舞台实践中发现的漏洞及问题也可以在教学中去弥补和完善。

      作者  马  力     单位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