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高等教育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独学不“独”

发布时间:2020-11-13 09:35:11来源: 河南日报
  

  甲骨文的发现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对于探源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甲骨学研究,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在2019年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中强调,“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安阳师范学院立足独特地域优势,聚焦甲骨学研究特色、凝聚多学科人才力量,坚守冷门学科——甲骨学研究35年,探索出一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甲骨学研究先进方法,通过多学科相互融合、协同攻关,开辟出甲骨学研究新天地。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运用“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学研究起步早、团队强、成果多,特别是开创的“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属于填补全国学科领域空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交叉学科。学校拥有国内甲骨学研究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甲骨文信息处理团队,以及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甲骨学与中华文明传承两个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建成了国内甲骨学研究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主办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探索出一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考释甲骨文的先进方法,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4项、获批经费1081万元,2019年发布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标志着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

  新形势下,甲骨学研究的继往开来需要一大批研究人才,特别是加快培养具备甲骨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高水平研究人才,已成为甲骨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学校建立了由甲骨学与殷墟科技考古、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等四个研究方向支撑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人无我有”、特色鲜明的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群。2018年,学校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我国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唯一一个重点实验室。2019年10月18日,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向全球发布了“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成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2020年,学校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成为甲骨文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地,是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又一突破。

  学校聘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教授、王震中教授为“殷都学者”,聘请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刘成林教授为“教育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以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四个一级学科等方面共同支撑甲骨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积极打造老中青结合、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甲骨学研究人才队伍。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