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家长,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帮孩子做作业

发布时间:2021-01-06 09:53:4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近日,江苏一位爸爸抱怨老师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这位爸爸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到底是谁辛苦?"

  此次事件的持续发酵,也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再次被放大。

  此后,不少省市教育部门也适时出台相关规定,规范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继山东潍坊、山西太原之后,11月10日,辽宁出台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明确规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据统计,已有至少十个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但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为什么明明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带来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而家校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协调和平衡?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家长批改作业的弊端不言而喻,首先,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回家时连作业也不记,而是回家问家长,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培养。其次,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教师布置了作业而不批改,怎么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实施因材施教?再次,抛开不少家长本身有繁重的工作不说,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不同,也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很难有科学的方法,结果制造亲子矛盾,也加剧家长的焦虑。

  可现实却是,家长批改作业却成了家长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如果成年人所承受的痛苦有排行,给孩子辅导作业绝对榜上有名。本是为孩子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却成了折磨家长的利器;原本为了家校沟通方便而成立的家长群,结果却变成了令人崩溃的"压力群"。

  这几年,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家长承担了很多责任以外的事,比如打扫校园、帮孩子做作业等。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是被大家吐槽的重点。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手抄报、手工是常见的作业形式,原本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但这种作业往往因为要求过高、远超过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且还要评比,最终都变成了家长的才艺比拼。

  那么,教育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当今家长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孩子的升学压力,都想让孩子考更高的分数、上更好的学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体系。目前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作业量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一些家长开始主动帮孩子复习功课、批阅作业。而当作业量超出老师的工作量时,部分老师会让家长帮忙批改作业,这种现象就由少数家长的主动参与发展为部分老师对家长的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每年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会出台相关的"减负"政策,但学生的压力却始终不见减少,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维的转变,升学竞争越来越大,学生身上的包袱也越来越重。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自身的负担并不比学生轻,更不会比家长轻。一方面需要教学成绩突出,一方面要落实教育"减负",老师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未免有站在鸡蛋上跳舞的忧虑、无所适从的不安。随着体育甚至美术、音乐等课程不断被纳入升学考试,学生的负担不降反升、明降暗升。在分数指挥棒之下,在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期望之中,老师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些教师表示,批改作业的任务太重,让家长批改作业出发点是为了通过家长督促孩子,提高效率,而不是甩锅。老师转嫁责任固然不对,但何尝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混淆了家校共治的边界

  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司其职。这也是国家层面出台意见,明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原因。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在微博公开表示,家长批改作业等现象,是学校对学生家庭生活的一种侵入现象,逐渐将学生的家庭转变成第二所学校,这样的势头必须抑制。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家校共育,但家校共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出几个文件、几条规定就能解决问题的。重点还是观念上的转变,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他建议,家校共育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

  储朝晖认为,让家长批改作业,显然混淆了家校共治的边界,家长的主要责任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事,没有责任和能力批改作业。家庭可以关注学业,但学校不能借助于家庭或者绑架家庭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不能指望家长订正作业。学校永远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责任方。

  储朝晖说,家校既要有合作又要有边界。合作主要是在育人方面,而非其他,因此,家长和学校要明确各自定位。家庭要避免过度承揽学校教育,也不能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一切由学校负责。家校合作要重视相互沟通,不要相互告状。

  他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没有标准答案,要考虑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学生与学校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可以由家庭和学校协商划定。例如,由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协商出一个共同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作个性化设置。

  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实际往深处看就是对学校教有和家庭教有理解不到位问题。作为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这是工作,也是一种茨任,可是,不少老师却把这些工作转嫁给了学生家长,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问题;而——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完全是不管不问,当起“甩平等柜”,想象—下,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是离不开学校教有和家长陪伴,学校是孩子接受教有的主战场,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老师必须做好孩子的教有工作。而孩子是否能够在家完成作业就需要家长的辅导,家长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帮助孩子做好功课,复习功课,也是家长应该做的。因此,学校教有和家庭教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效结合,共同帮功孩子成长和进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的边界有时会模糊,但是各自职责却很清晰,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各司其职,做到家校共,家校和谐,这样才能得到"1+1>2"的效果。

  家庭教育重在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给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却被学校、教师卷入到知识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称这是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孩子成长,但实际是家校"共教",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分数。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

  储朝晖认为,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自我成长发展基础上的自主教育。在此基础上接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文化与社会环境中,三方面教育的成分与功能会有所差异,但都需要分工合作,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学校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责任方,知识学习主责在学校,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能是教孩子为人、处事、接物。不能在家庭正常功能之外加入教育职能,以学校的标准设置家庭,以教师的标准要求父母。

  自主教育来自于孩子先天具有的自主性,比如小孩子喜欢主动去模仿、去动手。但随着孩子进入校园,时间被挤占,自主性越来越低。因此,从孩子小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尽可能地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去发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却存在着错位的现象。

  首先是家长错位,错在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

  当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的同时,就会忍不住包办孩子的学习,认为自己应该了解孩子的全部,要不然家长的心中始终会处于不安当中。但当家长这样包办孩子的事情,就会直接削弱老师这个角色的存在,还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出现老师的不作为和孩子的不主动,让家长非常累的同时,还影响孩子的学习,

  其次是老师错位,不敢真正的教育孩子。

  之前,课前备课、批改孩子的作业,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式,这都应是老师的职责,也是老师的权利,但是在很多老师的教育当中,家长因为过于保护孩子,而让很多老师不敢管教孩子,甚至还有人提出:老师有没有惩罚孩子的权利?

  再次是学生的错位,学习成了被逼无奈的事情。

  在根本上,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身的事情,只有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才能更轻松地通向成功。但如果家长包办和老师教育错位,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育的过程中,三方应该各司其职,家长给予老师一定的信任,多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老师和学生也应该定位准确,和家长一起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家长和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的时候,也不应该只关注分数,而要多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观念。

  治本之策是真正"减负"

  如今,学校教育绑架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作业要家长陪伴、参与、辅导、签字、订正,开家长会主要讲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其结果是家庭教育的职能反而被放弃,定位偏移,亲子关系紧张。

  说来说去,破解"让家长批改作业"的难题,还是要从根子上落实"减负"措施,控制作业量才是治本之策。既为学生"减负",也为老师"减负",把教师从非教学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一些行政部门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积极参与其中,却对自身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恰当、有效发挥作用未能慎重思考,过度介入本属私人领域的家庭教育,越俎代庖做了一些超越边界、挤压家庭基本权利与职责的事。

  要矫正这种错位关系,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不能缺位,要摈弃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清晰界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权责,不能让家庭教育围绕着知识教育转,把家长异化为学校的校外作业批改员、辅导员。必须强化教育督导,对不履行职责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严肃追责。

  同时,要建立能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并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办学分教学事务与非教学事务,教学事务应该由教师委员会负责,这才能保障教育教学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而非教学事务则应该由家长更多参与,如是否购买校服,保障食堂卫生安全,要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监督。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给学生完整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发生。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