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安阳师范学院红旗渠口述史社会实践调查团队采访

发布时间:2021-07-19 09:54:45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近日,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红旗渠口述史社会实践调查团队冒雨前往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任羊成家中进行采访。

  在抵达任羊成家里后,让队员深受震撼的是满屋子的照片,其中有任羊成在渠工作除险的照片,08年为河南省2号火炬手时的照片,与领导握手的照片等等。家中最大最明显的是一幅题字:红旗渠时代英雄。

  “红旗渠时代英雄”用来形容任羊成名副其实。任羊成说:“在接到修渠通知后的第一天,就去修渠了。”31岁的共产党员任羊成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带领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参加施工。

  任羊成担任渠上最艰险工作除险队的队长。面对这样危险的工作,任羊成说:“在家不危险,可是如果不上去除险,下面就无法施工。”七根绳子,一声口号,一颗不怕死的心,造就了悬崖间跳动的身影,任羊成和他的除险队员们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飞虎神鹰”。

  任羊成还向我们介绍说:当时选拔除险队员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不怕死。一般危险的地方,他都替队员前往。通过两根绳子拴在腰间,在悬崖间荡漾跳跃,不生则死。任羊成常年累月地在悬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绳子勒出一条条血痕,逐渐在腰部磨成了深厚的老茧。由于除险任务重,风险大,任羊成身体上多处受伤。说到这里,任羊成挽起裤脚,让我们看他的脚踝骨,他的脚踝骨已经全碎。除此之外,他的手指也在一次任务中受了重伤,至今仍落下病根。一身伤病,九死无悔。

  在渠上,不仅很累,而且由于长期在悬崖边悬吊,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十分容易饥饿。但肚子一叫,绳子就一紧,继续坚持干活。实在很饿就从悬崖上的树上,捋下叶子,不管是榆树叶,椿树叶,杏树叶,柳树叶,他都吃过。说到这里,任羊成笑着告诉我们,榆树叶是最好吃的,有点发甜,其他的叶子都发涩。即使这样,也只能忍着涩味把它吃下。听到这里,大家都纷纷沉默,感叹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么幸福的时代。

  任羊成讲到自己在渠上死里逃生总共五次。有一次,他爬上通天沟除险,失足跌在荆棘丛里,当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脊背上扎满了尖尖的荆棘刺儿,但他忍着疼痛,又爬上山崖,坚持除险。晚上,房东给他挑刺,一个钟头,挑了一手窝的刺,但是他却一声不吭,还是坚持去上工。还有一次在虎口崖施工,拳头大的石头砸在了他的嘴上,砸掉了三颗门牙和半截舌头,连话也说不成,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拿起老虎钳,毅然决然的拔下三颗门牙,继续除险。第二天,忍着疼痛戴着口罩继续干活。队员们问他当时疼不疼,他说“当时不能说疼,咬着牙也要干,不能怕死,怕死就不要当共产党员。”现在看来,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造就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对于团队成员们“您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红旗渠精神”的问题,任羊成毫不犹豫的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听到此处,队员们无不对这位93岁的老人肃然起敬。他还补充道:“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真做实干,不要骗群众。”在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依然是一面光辉旗帜,昭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渠水长流,追梦不休,新时代更应传承红旗渠精神。我们不能忘记红旗渠,更不能忘记这些修渠老人!他们是修建红旗渠的英雄,也是红旗渠的守护者,更是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