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谈心理辅导在美术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23 09:48:44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我是一个美术特长班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美术专业辅导中,融入心理辅导技术,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下自主接受教育,自主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认为,管理学生要及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能够在受到激励和鼓励的情况下,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分鼓励就是一分动力,因此,面对学生,我总是鼓励地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你是最棒的。

  当然,这些学生都还是孩子,还处于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一味抓住他们的缺点,就会越看越不顺眼。当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学生时,可能会觉得他全身都是毛病;而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时,你就会觉得他是那样的可爱。如我班有一个同学,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学习始终摸不着门道。我和他的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说;要么让他退出算了。我说;再试试看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他有针对性地强了辅导,经常鼓励他说;"不错,比原来好多了,老师相信你能画好!"听到鼓励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兴奋的微笑。在画展中,我特意把他的一张画放进去了,其实按照要求是不能入选的。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只要有空就会画画,而且相当认真,绘画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最后成为班里的佼佼者之一。

  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而"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虽然可能只是小小的"闪光点",但如果能够及时捕捉、挖掘,也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很喜欢这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们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指责,使之树立信心。

  作为一个专业班的班主任,真挚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固然不能少。但与之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与措施同样不能少。我召集班干部,根据特长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美术特长班奖惩条例》,从卫生、考勤、纪律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这项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绝对不可以一天紧一天松,否则,就会在学生当中产生一种流于形式的印象。

  班规里有这么一条∶在作业批改中被评为优秀的、进步最快者,每次各项评出五名,加3分;被评为敷衍了事者,扣 3分。有一段时间,由于自己忙于画展和晚会的舞台布置,没有及时评出优秀的加分,班干部就给我提意见,说我说话不算数。无奈,自己又把发下去的画再收上来登记加分。事后想想,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要求学生去做到呢?这个班规的制度,又有何意义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由认可到模仿及至内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基础有好有差,艺术天赋有高有低,部分同学的学习落下之后,自信心也随之减弱了。在这种节骨眼上,如果老师对其漠然置之,学生可能会对学画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在生活中鼓励他,无疑如春日的一缕阳光,能温暖人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实际上,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多数老师其实更多地把爱给了那些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表现不佳的后进生关注甚少。事实上,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呵护。

  一个班级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尤其更需要后进生的迎头赶上。作为一个美术班的管理者,我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使之形成一股动力,推动班级的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班集体"的概念,让他们都有团结与合作意识。

  总之,在充满人情味的特长班管理中,采用新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对待班级工作,以人为本,以善治班,就能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就能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空间。

  (作者∶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 郭庆锋 刘琳琳)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