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1-08-21 16:08:33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年均新增农村网商(店)100万家,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从40%提高到60%。(8月18日 人民日报)

  据统计,当前约1.6亿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需要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当前农村还有5亿多常住人口,县域是他们的主要消费地。另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因此,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消费、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但应注意,现阶段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低、物流体系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而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进入农村意愿不强、针对性供给提供不足,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还需在“实、深、稳”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县乡村立足自身特点,做好功能分类和产业提升,另一方面依据农村人口分散情况,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建设新型乡村便利店、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等县乡村商业网点。切实增加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在给农村居民美好生活添彩的同时,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更大的发展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其次,深入重点领域,改造提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农村消费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首要任务;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强化综合商业服务能力。引导推动市场主体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通过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建立更加紧密的产销衔接,包括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产品卖得出、立得住,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最后,稳就业、促消费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过程,同时也应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过程。就业与消费一体两面,稳住就业进而促进消费升温和潜力释放,进而吸引企业安家落户,持续扩大就业面,提升就业率,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作者姓名:赵常智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西环中街道办事处在地图中查看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