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食材家访”意在“新”更在“心”
近日,浙江杭州市某初中班主任孔令鹏,自带食材进行暑期家访,现场教学生做菜!孔老师希望,用美食、家庭角色互换等方式深入推动极具成就感的劳动教育,培养主动、积极、快乐的“劳动小先生”。(《中青网》8月19日)
家访这项活动由来已久,主要适用在教育行业,其目的在于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困局,共同致力孩子的成长教育。但随着时间发展,家访越来越像流于形式的“应付”,老师、家长例行公事般短暂座谈,或者干脆一个电话,寥寥几句就打发了。这无疑失去了家访原本的意义。因此,“自带食材家访”这一新意满满的做法,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就显得弥足珍贵。
自带食材家访,是老师寓教于乐的创新举措。打破沉闷形式化的“旧习”,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一起实践,让学生真实确切的体会到生活中的“烟火气”,而不再成为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当代中国青少年是活泼灵动的,是创意百出的,但同时也应当是“接地气”的。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孩子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心肝宝贝,他们被置于绝对优待的地位,许多事情通常都由父母乃至祖父母代劳,自身实践能力较弱,因此,给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补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如果孩子们只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缺乏基本的自立本领,那自强恐怕也遥不可及。
“自带食材家访”这一次劳动教育的有益尝试,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每一餐每一饭的珍贵,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一次感恩教育,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理解的将会更加深刻,是一举多得的“良策”。
让家访充满新意、心意和暖意,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奔涌的“后浪”。
作者姓名:冯欣
工作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县委网信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