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学前教育

以“三全”评价优化课程

发布时间:2021-10-25 18:08:21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孩子们在下自己创编规则的“礼貌棋”,并在玩中互相评价。周忞劫 供图

  为响应“广覆盖、保基本、促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目标,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第一幼儿园以提升保教质量为目的,借鉴第四代评价理论,历经理念架构、实践探索、归纳总结三个阶段,发现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泛在性,并基于此开展了“三全”常态化园本课程评价改革。

  我们将“三全”常态化评价理念一以贯之,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交织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让评价目标与主题衔接,让趣味性评价充盈在幼儿的生活中,在游戏中让幼儿放松地自评、互评,在作品中解读与分析,在环境中渗透、拓展评价的维度与指标,让幼儿园课程评价无处不在。

  全时段——

  一日活动的评价时机

  幼儿一日在园时间长达10小时,我们一直追求高质量的一日活动,希望幼儿在园的每个时段都是有意义的。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钻研如何通过评价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钻研如何更有效地抓住课程生长点,如何提升家长的信任、理解与配合度。幼儿园活动包括生活、游戏、教学等,它们之间的有效链接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及高质量课程的保障。

  自然融合,全时段伴随,效力最大化。我们采用有融有合的评价策略,让课程评价伴随一日活动,以趣味化的形式无痕渗透到生活、游戏、教学中。从入园到离园,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评价紧密相伴,最大限度发挥课程评价效力。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延展是基于幼儿的需要,不同方式评价的融合也是水到渠成的。

  有评有析,全时段解读,个别化助推。评价是教师专业的价值辨析,也是幼儿心理意义的建构过程。全时段有评有析的助推,即教师从评价中循证,发现个别化教育的内容、时机,制定、推进个别化指导方案。例如,教师运用最多的就是从“看、思、引”三个角度对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多角度解读、分析幼儿作品,并根据幼儿自评结果,给予引导和支持,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估,为后续的助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自评互评,全时段参与,体验中反思。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活动的结果,体验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我们透过评价反思体验,从趣味赞美、归因肯定、思辨评价三个角度开展小中大班幼儿的自评与互评,已达成自信、赋能、应对挑战等课程目标。

  全系统——

  课程评价的实践路径

  在“三全”常态化课程评价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我们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并举,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统一,尝试了多种评价路径,形成了完整的园本课程评价体系。

  内外兼顾,全过程展开,系统化推进。建构园本课程评价的全局体系,有利于幼儿评价反馈、反思的即时性获取,对幼儿学习归因、自我激励、克服困难等都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的主动性,可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我们曾多次接受高校团队的多种教育质量评估,同时也积极通过课程质量自评、自主教研、对比试验、探索性研究等方式推进内部评价,逐步形成自己的园本评价体系。

  “正”“非”有度,全局化推演,自然中激励。根据评价的形式,可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我们将评价的言行渗透在一点一滴的师幼互动中、环境创设中、主题教学中,在评价中引领幼儿学会用抱抱表示关爱,用大拇指表示赞美,用手掌表示耐心,用点头表示肯定和鼓励。亦正亦非的评价方式,教师、家长、幼儿都要学习,因为全局化评价演练可以帮助成人赋能幼儿,帮助幼儿肯定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都是评价走入幼儿生活,在自然情境中发挥效力的支架。

  全方位——

  课程评价的导向力

  课程目标的执行与落地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通过课程评价的导向力,能就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平等、有意义的对话,解释教学现象背后的深意,优化课程实施,提升课程质量,发挥课程评价的引领作用。

  质量导向,全方位覆盖,多维度引领。在我们的实践探索中,课程评价的导向力以课程质量为抓手,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发展质量、互动质量四个角度切入,牢牢抓住情感课程内容、教师专业素养、情景式体验等维度提升评价质量。为提升教育质量,我们注重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利用园本教研机制全方位渗透高质量一日活动的关键点,提升课程执行力。另外,我们创设互动性的评价导向环境,有的可直接感知、有的可游戏操作、有的可亲身体验,让情景化的评价环境滋养幼儿心灵。

  目标导向,全方位介入,结构性支持。幼儿园的评价目标全方位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支持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价目标、评价体系是评价的基础与关键,为了科学、客观、全面地对幼儿学习与发展作出价值判断,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情况确立评价指标。

  我们结合领域核心经验,关注幼儿情绪能力和情感品质,依据幼儿与自我、环境、他人的互动,以及幼儿在与这三方互动过程中的表现,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发展探究、表达表现四个维度,构建园本课程评价目标体系。同时,我们借鉴朱小曼、梅仲荪等人的研究及量表,制定了幼儿情感品质和情绪能力不同水平的目标,并一直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及优化,希望为教师的评价提供有效的支点。

  内容导向,全方位衔接,行进中优化。我们尝试让评价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尝试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态变化全方位衔接、调整评价内容。评价因课程内容不同而有形式上的差异,课程内容又因评价导向的支撑变得更生动有趣。在评价与课程的互动中,幼儿、教师、课程都得到了发展支持和优化的依据。

  结构导向的综合性评价融环境、资源、文化、互动为一体,过程导向的叙事性评价渗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结果导向的量化评价把幼儿发展状况作为评估的核心,快乐导向的趣味性评价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幼儿园课程需要漫长的优化历程,需要幼教工作者持续、动态的实践。而全时段的评价伴随、全系统的评价支持、全方位的评价推动,是幼儿发展、课程优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系浙江师范大学幼教集团)

  作者:张孟勰 朱瑶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4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保教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