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学前教育

“九把钥匙”解锁温州农村园课改

发布时间:2021-11-09 21:44:55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开心地玩泥水。郑倩倩 摄

  “森林小屋”出自幼儿的一张绘画,“循环水系”是幼儿亲近自然的乐园,“建校石碑”融合了百年校史教育……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课程元素随处可见。这所由乡村小学改建而来的幼儿园,短短两年就完成了空间再造,课程中乡野趣味浓厚。

  蜕变,靠的不是幼儿园的一己之力。2018年起,温州市开展市域层面系统研究,针对农村园课改推进难、效果弱的难点痛点,研发了9个课程支持工具,在40所试点园推广。因其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被农村园称作课改的“交钥匙”工程。

  课程资源怎样找

  温州域内的幼儿园,农村园占比近60%,优质园占比多年停滞在30%左右。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是明显的短板。

  短板短在哪儿,课程是关键。2018年,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为期一年的调研,找出了问题症结:课程理念模糊不清、在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具体实施策略不足、评价探索整体欠缺。

  “不少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对课程做什么、游戏玩什么、评价评什么等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心主任陈苗说。

  以往的开几次讲座、专家送几节观摩课,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前教育指导中心转换思路,借助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试水研制农村园课改“钥匙”,一把钥匙对应一个难点,逐个突破,带动全局。

  第一把钥匙——“在地资源表”。

  湖光山色间,千年古镇史,坐拥丰富的在地资源,瑞安市湖岭中心幼儿园一度还为课程开发犯愁。拿到第一把钥匙后,教师按照要求,通过查阅、走访等方式了解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资源。

  教师人手一张表格,走进山涧、老街、农户,地毯式发掘了100多项在地资源。这些都要用起来吗?再看“钥匙”给出的注解:对资源进行筛选、重组、利用,最后落地课堂。

  湖岭中心幼儿园探索出了“三走三筛法”。一走,深度走进资源,绘制一张湖岭镇课程地图。一筛,幼儿选择资源,教师剔除不适合幼儿和园情的内容,如一些人工景点和小吃街等。二走,带幼儿实地体验,观察幼儿对资源的认同程度。二筛,筛选幼儿游戏的生长点,生成特色班本课程。三走,用在地资源开展课程,在稻田里挖番薯拔萝卜、用稻草进行拔河和跳绳。三筛,将班本资源与园本课程链接,实现课程园本化,策划“稻草节”“竹笋节”等。

  “教师惊喜地发现,湖岭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农村园能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园长朱丽丽感受到了课改前后的变化。

  在寻找课程资源时,温州还有第二把钥匙——家园合作站。即农村园邀请家长通过观察、体验、共建,成立课程共建团。

  文成县二源镇中心幼儿园在推进农耕系列课程时,邀请家长中的插秧能手,为幼儿现场教学。园所又请来当地科技种植企业中的家长,给大伙讲解现代种植的奥秘。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被聘为农耕课程共建团成员,与教师一起编课、授课。“在家长协同下,农耕课程不仅传承了地方种植技艺,还增添了现代科技元素。”园长叶静雯说。

  至此,温州农村园课改找到了源头活水,从课程执行者变成了发现者。

  课程教学怎样改

  泰顺县三魁镇幼儿园背面有一座荒山,占地800平方米。“老师,这座山上有什么?我们可以到山上玩吗?”每次听到幼儿的期盼,园长林玲总想着能做些什么。

  看到“野趣游戏空间”这把钥匙后,林玲有了灵感:规划野趣游戏空间,收集自然化、生活化、低结构、半成品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

  “垦荒”行动开始了。幼儿园先是规划出适合爬、跳、跑、走、钻等不同活动区域,平整地面,安装水源,设计草坡、石子路、树屋、滑梯等场地。然后,添置本土化、低结构的活动材料,如泰顺山区里的木头、稻草等。最后,在山上山下设置以情境为主题的混龄游戏,在上山下山的路线上设置一定的运动关卡。

  荒山变成了“宝山”,幼儿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了。按照“钥匙”的要求,野趣空间每天游戏时间不少于45分钟,但意犹未尽的孩子们每次都超时,还给荒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武魁山”。超预期的成效,使林玲有了新的思考——释放3000多平方米的园所空间,全力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

  于是,幼儿园拆除了围栏阻隔,拔除了妨碍游戏的杂草灌木,增加了木质、沙土、草皮等自然材质游戏区。幼儿对游戏场改造有发言权和参与权,“小兔子的家”“孔雀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番改造下来,三魁镇幼儿园成了远近闻名的游乐场,城区园也排着队来预约武魁山的“门票”。

  “游戏化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农村园创设野趣游戏空间,出自对幼儿游戏发展的本位思考。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也遵循同样的逻辑起点。”陈苗说。

  “KWL记录表”正成为温州农村园教师教学的利器。K表示幼儿已知,W表示想知,L表示学得。在开展“移动滑梯”游戏时,瑞安市罗山幼儿园教师韩也知先拿出K表,记录幼儿初次游戏时的认知,如滑梯从上往下,表面是光滑的,下面要有保护垫等。接着,在游戏中设置关卡,触发幼儿自主提问:如何让坡面更顺畅?滑梯玩多了会移动,用什么重物固定?这个过程,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和探究能力,教师详细记录在W表上,并适时作出回应。到了L表,教师要列举幼儿学到了什么。

  韩也知发现,通过多次游戏,幼儿能用桌椅搭建各式斜坡,尝试不同的高度和倾斜度,还会观察光盘、滚筒在不同材质滑梯上的下滑速度。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