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学前教育

责任区教研,薄弱园如何受益

发布时间:2021-11-19 22:23:26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各地教研责任区建设可谓热热闹闹,不但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幼儿园的活动也开展得热火朝天,但是不是取得预期效果了呢?有些幼儿园并不这么认为——“龙头园太强了,跟不上啊!”“这些做法不符合我们新建园和民办园的实际情况啊”……薄弱园如是说。而有些龙头园也说:“薄弱园总得抱着走,什么时候能有积极性呢?”“烧火棍一头热,我太难了!”

  造成这种“你给的我不需要,我领你不走”的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要回到教研责任区的本质来看。教研责任区是“1+N”的组织结构,即一所龙头园辐射引领N所薄弱园,龙头园拉手的薄弱园少则几所,多则十几所。责任区内的幼儿园各有园情,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相比园本教研,责任区教研共性问题易破解,个性需求难满足。同时,教研责任区规模相对较大,对幼儿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教研计划未做到由下而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等,都是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从情感上、业务上及工作方法上改进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真正做到让龙头园智慧驱动,薄弱园同频共振。

  从情感上融合,给薄弱园雪中送炭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曾经说过,共同的愿景是园本教研共同体发展的方向,是所有共同体成员开展研究的方向,是对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共同憧憬。教研责任区也是如此,它应是一个同频共振的发展共同体,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是责任区内所有幼儿园共同的价值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龙头园要和责任区内的薄弱园融合为一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责任区内的薄弱园,有的和龙头园同属一个招生区域,难免存在排斥心理,对龙头园总是“敬而远之”。要打破这种僵局,就需要龙头园主动从情感上为薄弱园解困。

  一次,一所薄弱园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一位教师因为特殊原因需要马上离职。这可愁坏了园长,园里没有师资储备,班级缺人,这可怎么办?龙头园园长听说了,立即派驻人员救急援助,帮薄弱园渡过了难关。这样实打实的帮助让这位园长感动了。原来她一直认为,龙头园和自己的幼儿园存在利益冲突。通过这件事,薄弱园真切感受到了龙头园真诚友好的态度和无私相助的胸怀。这种带着温度的援助,消除了薄弱园的顾忌与隔阂,拉近了彼此的情感。

  这件事也让龙头园园长有了自己的思考:薄弱园多为新建园和民办园,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人员流动大、不稳定是他们面临的共性问题。满足他们的急切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应该放在责任区工作的首位。于是,在龙头园倡导下,责任区内实行换岗交流制,龙头园和薄弱园教师互换岗位。换岗时间长短根据各园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在换岗过程中,薄弱园教师可以深入学习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一日活动组织、自主游戏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等。就这样,龙头园用点对点的援助和点对面的扶持,赢得了责任区内幼儿园的信任。

  帮助一个、带动一群、影响一片,龙头园和薄弱园之间的情感打通了,关系融洽了,工作上也更顺畅了,责任区内形成了和谐互助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教研文化也慢慢形成。

  从业务上引导,帮薄弱园突破短板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怎样让教研责任区内的所有幼儿园走得又快又远呢?这就需要龙头园从业务上引导,持续帮助薄弱园突破短板。

  一位龙头园园长讲述了自己责任区里发生的一件事:她去一所薄弱园督导,发现这所园的游戏环境创设、档案资料整理等,很多都是从龙头园全盘复制过来的,这让她既气愤又很纳闷。于是,就询问这所薄弱园园长。原来,这所幼儿园正在准备评估验收,游戏活动开展得不好,担心通不过,就想了这样的办法。这让龙头园园长开始反思:责任区开展过游戏活动的专题研讨,但并没有对薄弱园进行持续指导,所以才造成了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

  于是,龙头园园长针对这所薄弱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踪指导。首先组织园长和教师了解幼儿的意愿,结合幼儿园的场地特点,将户外游戏区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指导园长和教师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让游戏活动有了物质保障。

  针对游戏时间不足的问题,龙头园又组织教师研讨,找出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安排。通过研讨,教师们发现,以往由教师组织的集体盥洗、如厕、喝水等环节,完全可以与游戏环节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需要自主进行。这样的调整既解决了游戏时间不足的问题,还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龙头园还指导园长和教师随时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研讨实施的过程,这样一边推进工作,一边梳理积累可视化档案资料的方法,可谓便捷高效。

  在龙头园悉心指导下,园长和教师的理念转变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开展起来了,在评估验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位薄弱园园长高兴地说:“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教师不专业,开展游戏好难,迎接检查经常要加班加点整理档案。现在终于知道,原来工作是有方法的,这都要感谢龙头园的业务指导。”

  从方法上创新,打造成长共同体

  在一次准备教研责任区活动时,有位龙头园园长无意中听到了自己幼儿园教师的抱怨:“又要搞教研活动,都快忙不过来了。”园长仔细一想:难怪老师们抱怨,教研责任区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共享交流的平台,每次都是龙头园唱主角,不但给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还让薄弱园失去了成长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工作思路是该调整了。

  于是,这位园长提出责任区内的所有幼儿园既是参与者,又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无论规模大小、不分公办民办,每所幼儿园都是教研责任区的主人,教研责任区是大家共同的成长平台。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其他园的一致赞同。于是,责任区轮值制度应运而生。责任区内所有幼儿园都从教研计划中自主选题,承担教研交流活动,园长和教师担任教研主持人。同时搭建平台,开展“园长大讲堂”“草根论坛”等活动,让每一位园长和教师都有机会走上台,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

  管理思路和方法的改变,为责任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持续的动力。薄弱园由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发言者,龙头园由主导者逐渐转变为伙伴式的同行者,教研责任区逐步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内驱力、有生命力的成长共同体。

  教研责任区建设的过程,是龙头园和薄弱园之间不断磨合、同频共振的过程。只有龙头园倾注真情,用跟进式的专业引领,真正解决薄弱园面临的难题,才能赢得责任区内其他幼儿园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只有充分调动薄弱园的积极性,让龙头园和薄弱园适时转换角色,才能让薄弱园实现从“扶着走”变为“自己走”。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4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管理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