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母爱缺失父爱“减位” 这位老师读懂孩子的叛逆 让“黑色系”绘画里 开出多彩的花朵

发布时间:2022-01-19 14:32:17来源: 现代金报
  

  “黄老师,小M同学又在课桌上画画了!我们昨天才刚刚帮他擦干净的。”位于余姚的中意宁波生态园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里,班主任黄佳科正在和值日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突然有人“愤愤不平”地抱怨。她走近小M的课桌一看,密密麻麻的铅笔线条胡乱地交织在桌面上,就如他的作业本上时常能见到的创作风格一样。这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引起了黄佳科的注意。

  特邀班主任

  黄佳科

  中意宁波生态园实验学校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他的故事

  画中的世界充满“黑色”

  一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小男孩,画作永远都是以黑色为底色。美术课前,朱老师抱着一叠图画簿来到教室。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递给我:“黄老师,你们班小M可能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你看他的画。”画上只有两种色彩——红色与黑色,粗线条的构图,而且线条的密度很高,整个画面充斥着暴力与对抗的元素。

  回想起这学期开学没多久,隔壁班的班主任来“抱怨”:“黄老师,你们班的小M同学经常要打我们班的小沈,他都躲在厕所里不敢出来!”当时,我赶紧找到小M了解情况。刚开始他什么都不说,呆呆地看着,过了好久才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是在玩僵尸游戏,把那个男生当僵尸打了。

  从孩子的画,到攻击其他小伙伴,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带着疑问,我和副班主任上门与小M的爸爸交流。出乎意料,小M的父亲聊起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些习以为常,家门口玩闹中打伤其他孩子成了家常便饭,一到桌前学习便开始头疼……那次家访,小M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乐高,偶尔抬起头向我展示他的宝贝造型:一个乐高小人踩在另一个乐高小人的背上。

  他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

  绘画是孩子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映射,而这样的理解同时表现在他的行为习惯上。关于小M打人、踢人的小报告隔三差五便会传到我的耳中,小M的父亲也常和我聊起他对孩子可能会有伤人举动的担忧。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为何会隐藏着如此暴力倾向的因子?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去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成因,并对症下药。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小M的成长环境很特殊,妈妈常年不在家,爸爸一个人带孩子力不从心,因为脾气不好,动不动便是靠打孩子来教育警示,常常吓得孩子说不出话来。

  后来,这位父亲索性把孩子全权“交付”给托班的老师,周末才可能接回家一次。刚开始全托生活的时候,小M闹了好几次情绪,脸上满是强行分离的不安,说自己想爸爸了。集体活动时,孩子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经常一个人走开去,自顾自地蹲在地上研究小虫子,别人叫他,他也不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母爱的缺失,父爱的“减位”,让小M的不安全感尤为强烈。

  我的探究

  我的行动

  从三方面入手,打开孩子心扉

  这样一个内心充斥着不安与躁动的孩子,要怎样柔软他的内心,让那一幅幅黑色图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呢?经过一段时间持续观察和多渠道沟通,我决定从学校、家庭和个人三方面入手,逐步打开小M的心扉。

  第一步 沟通在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想理解孩子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家庭、在学校的诸多表现。如果我一个人去探索可能只看到孩子的一个面,因此我借助学校德育导师团的力量,和任课老师、家长多方沟通,通过线上联系和实地家访等方法,多角度了解孩子。“双减”之下,家校作业沟通减少,更加需要加强联系,及时关注孩子的状态。

  开学两月有余,小M的父亲成了我的“常用联系人”。学校里孩子的表现,我会及时和他沟通;他也会把孩子在托班认真学习的视频转发给我,一起关注孩子学习生活上的进步,一起帮助孩子努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也常常和任课老师们聊聊小M在各门课上的表现,发现问题一起商量。

  第二步 发现亮点

  信任是接纳的前提。要想关闭心门的孩子接纳身边的人,首先便要努力与他建立信任感。适恰的关怀与谈心是建立信任感的不二法门。平日里,我会根据情况和小M单独聊几句,听听他的心声。课间遇到了,我也会和他打招呼。慢慢地,刚开学那会儿一犯错就闭口不说话的小M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还会来找我聊天。

  同时,我会有意识地发掘他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积极正面的发展。一个傍晚,其他孩子都去参加体育活动了,只留下要提前接走的小M。没想到整完书包后,孩子就主动拿起扫把,开始打扫卫生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表扬他,夸他是劳动小能手。当大家自发的为他鼓掌点赞时,我看到了小M眼中闪亮的光芒。

  第三步 找到期望点

  适恰的期待能大大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一天早上,小M出操排队时特别配合,我趁热打铁鼓励道:“今天小M同学出操表现很好,我要奖励他做今天的小小安全员,相信他一定能维护好我们班的秩序与安全!”听到老师如此肯定的期待,小M的腰杆挺得更直了,眼神也更坚定了。一直到傍晚,关于他伤人惹事的小报告一个也没传来。回家前,他很骄傲地告诉我,今天他提醒了好几位小朋友注意安全!

  一个小小的期待,大大激发了他的自我效能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因为小M对绘画特别感兴趣,我便和美术老师商量,努力寻找机会,给予成功的体验。记得一次课后,小M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黄老师,刚刚朱老师表扬我了!她说我的图画颜色变多了,画得很好看!”我一脸惊喜地回应道:“哇,太棒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画得越来越漂亮!”没想到美术老师小小的一个表扬,就让他兴奋了好久,一整天的表现都很积极。在多方协作下,现在孩子的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善。

  班主任说

  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特殊性,恰在于其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双减”之下,多出了许多亲子共处的时间,这样的宝贵时间可以怎么利用来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呢?我和小M的父亲提议:和孩子一起做绘画游戏,通过亲子共处时间,表达温暖的父爱,让孩子柔软下来。

  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和进步,我很欣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画,用怎样的画笔来描绘,就看老师和家长如何陪伴,怎样引导。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永远都是孩子们坚实的后盾,期待每个孩子能绘成五彩缤纷的人生画卷。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