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职业教育

盲目的“学历崇拜” 是另一种“学历歧视”

发布时间:2022-05-31 14:36:46来源: 现代金报
  

  近日,网络热议“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岳麓区协警”事件发生反转。据当地通报,当事人张某网上报名时谎称“清华大学博士”,但实际是从山东一所二本学院本科毕业,且在求职时多次填报虚假学历。

  (5月27日澎湃新闻)

  一次招聘乌龙,除了问责外,反思大学生求职所面临的问题也很重要。

  高学历固然是人们获得自我增值的一种手段,但也应警惕给一纸文凭披上“神话”的外衣。高学历人才与基层协警的身份反差本就是一个争议性话题,“清华大学”“女博士”等醒目的标签更让此次招聘站上风口浪尖。相关部门急于公布此次名单,也是希望能够借机蹭名校热度,助推宣传,但连最基础的个人信息都未确定,张某“清华大学”的学历就让审核关口先松了阀门。

  当盲目的“学历崇拜”扭曲了常态,又是否是另一程度上的“学历歧视”呢?

  张某多地求职,多次虚构学历的曲折经历不可忽视。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她的“臆想”,反映了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学历焦虑”。如何凝聚社会合力,对症下药?

  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当好“伯乐”,设置更科学的招聘机制,适当且合理降低招聘门槛,避免“大材小用”或“一刀切”,实现灵活的用人机制。

  另一方面,更要转变社会“唯学历论”的错误观念。考研考博并非唯一选择,对于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其进一步向上;而针对实践应用能力较强者,应在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与实际应用部门加强联系,培养其专业竞争力,让能力回归本位。

  无论出于名校情结还是有难言之隐,不可否认的是,当事人都要为其伪造学历承担相应后果。但除了强调张某的“臆想”,如何缓解大学生“学历焦虑”,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环境,促进就业良性循环更值得被关注。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