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信息

视通千行,智践万业!时光坐标创始人陈奕“双重视角”诠释大视听生态AI教改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7 11:57:1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4月19日,以“视通千行,智践万业——创新大视听实践教学生态”为主题的第八届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MPTS2025)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汇聚全国300余所高校、40余家企业及8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图景展开深度研讨。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姚争,副院长姜雯,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时光坐标创始人陈奕共同赴会,陈奕作为重要嘉宾分享《人工智能结合虚拟影像制作流程探索》主题演讲。同时,时光坐标于现场参加“未来影视与社会应用实验室联合研创基地”授牌仪式。

  作为深耕数字影像领域28年的教育者与产业实践者,陈奕教授从“双重视角”(高校教师与创业者)切入,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影视制作流程、教育模式及产业需求的内在关系和变革路径。

  人工智能浪潮思考:教学核心要素重构

  教学方面,陈奕教授近期结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和实验情况得出结论,现阶段AI教学呈现“专业宽度延伸、学习难度降低、学习途径多样、学习重点改变”四大特点。底层或多元的人工智能应用构成的综合能力正成为决定教育质量差异的核心要素。

  另一方面,AI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影视工业化流程中世界观架构、视觉概念开发到动力学特效、数字合成等核心环节。在未来,影视产业需构建“科研/人才向上、产业/维度向下”的金字塔模型,实现AI对产业端“规模+效率+质量”提升和教育端“学科专业+流程工艺+教学质量”优化的双向奔赴。

  AI教学改革路径:底层逻辑与实践

  高校体系化建设应以数字资产为底层架构,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工具链作为技术中台,进行课堂的沉浸式和实时化操作,在符合产业流程的最大标准中实现项目制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备 “技术思维+艺术素养+产业视野”的大视听新质人才。

  多年的虚拟拍摄创作实践和教学过程中,陈奕教授发现在人工智能浪潮时代,教育行业需要一个全景式智慧教学系统,使师生能够进行相关的影视光影数字生产技术、现场实时调整及产业案例的标准化引导。目前陈奕教授已在自己课程中进行改革和实践。

  ①AIGC影视创作工业化流程

  系统掌握AIGC技术在专业影视生产中从剧本构思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AI创作实践。

②算法影像与数字资产

  数字资产是支撑虚拟制作系统下师生创作高效性、丰富性及多样性的重要核心,时光坐标“TAVP数字资产库”凝聚多年影视级数字内容创作成果,构建起涵盖自然景观、建筑群落、人文器物等多维度的三维模型体系和覆盖仙侠、玄幻、科幻、现代等不同题材风格的全类型场景,有效支撑师生们教学和创作。

③项目制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参与一线影视剧项目实战,学生进行“理论+案例+实操”的全方位学习。

④沉浸式场域

  通过虚拟拍摄影棚和人工智能影像,实现学科融合、科研成果、学生能力、社会服务多方面的提升。

  时光坐标融合创新教研,打造片场即课堂,实践即教学的产学集成实验室,集智慧教学数字资产库系统、AI场景生成系统、预演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核心硬件系统等为一体,已在中央戏剧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河北传媒学院等高校部署应用。

(中央戏剧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河北传媒学院)

  在AI重塑大视听产业的浪潮中,AI+教育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及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助力影视传媒类专业教师掌握AIGC技术在虚拟制片领域的前沿应用,提升AIGC和虚拟制片技术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比赛、学生大赛、社会服务的实践应用能力,时光坐标将于暑期开展虚拟拍摄技术+人工智能主题的产教融合交流会,敬请期待!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