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我愿是那太阳

发布时间:2024-04-03 15:16:07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操场上的紫藤花开了,花下奔跑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在灿烂的时光里,他们像极了校园里的百花齐放。学生们回来了,喧闹声,笑声,朗朗书声,校园又热闹了,仿佛刹那间有了生机,有了灵魂。

       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了什么成为老师?”。也许是小时候,那熟悉的旋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上学长大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10年寄宿学校的生活,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总想着将来也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高考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学校,我期待有朝一日:手持戒尺,脚下有路;眼中有光,春暖花开;心中有爱,润物无声。

       从教十几年的我再次回想:为何我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原来教师是我心中的梦想,心怀有梦,何时不芳华?原来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三尺讲台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就是我的理想要达到的地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一词由此而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古诗词中描述的精神也常常用来称颂教师。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大量词汇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中国第一师孔子更是被人们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德行高远,教化众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就要做奔腾的河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引领学生面对攀不尽的学问高峰,俯视览不完的历史长河。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忍得了孤独,等得了花开。“取法乎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不断学习,腹中有墨,方能领航万里。古代教育大家无疑不是“读书破万卷”、“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北大季羡林曾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作为老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学会发现珍珠一样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美好。善于观察学生而不是监视学生,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捕捉到学生“闪光点”,抓准教育时机,开始爱的教育,在学生心田播下爱的种子,真诚相待,公平视之,用爱心、细心、耐心拉近距离,指引方向,召唤迷途的羔羊,唤醒沉睡的幼芽。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爱能产生连锁反应,能传递,能扩大,能增值……教书育人实现的是一种力量的传递。也许就是老师的一句问候,一声关怀,一个拥抱,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慢慢的,它们开始生根发芽。一声亲切的“老师好”,一句“您辛苦了”,多年后路上偶遇的一声惊喜的“老师是你吗?”……学生之真爱的回馈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汇聚而来,这不正是我们的“爱”在回报我们吗?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因为一个个平凡的老师,用自己爱心、用自己的坚守、用自己的温暖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在关爱中。为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为了那一张张笑脸,为了那一句句“老师好”,我愿成为那太阳,让自己绚丽,让自己光亮,让自己温暖,照亮每一个学生的人生。

       我愿让每一根草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花都盛放自己的美丽,让每一棵树都成为栋梁之材。

       作者:毛耕慧

       供稿单位:平顶山市第十六中学

(责编: 赵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