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光 照亮教育星河
以生命之光 照亮教育星河
——追思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赵姝睿老师
本报记者 卢鹏 通讯员 靳凡玮 文/图
本网讯 生命的长度难以丈量,但生命的厚度可以铸就;命运的磨难无法躲避,但生命的光芒可以绽放。赵姝睿老师,一位年仅27岁的年轻教师,用短暂却璀璨的一生,书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教育赞歌,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这不仅是个人精神的闪耀,更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生动注脚。
母亲节这天,阳光温柔地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康乃馨的芬芳。带着全校老师的心意,我们走进了赵姝睿老师的家。一进家门,赵老师的照片瞬间映入眼帘,她嘴角上扬,露出灿烂的笑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和她爸妈的交谈中,我们几次眼眶湿润,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那些关于生命、坚韧与爱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带我们走进了这位年轻教师短暂却无比璀璨的一生。
2021年10月8日,赵姝睿老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踏入新密二小,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彼时的她,如同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谁能想到,命运的齿轮在入职后的短短一个月后,就开始了无情的转动。2021年11月21号,她发现自己身体长了一个小东西,26号在郑大一附院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后,医生告知她仅有3-5年的生命时间。这一消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晴天霹雳,更何况是一个正处于花样年华、怀揣教育梦想的年轻女孩。然而,赵姝睿老师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平静与坚强。她安慰着悲痛欲绝的父母,坚定地说自己一定会战胜病魔!那话语中蕴含的力量,仿佛能驱散所有阴霾。这份直面生死的从容,正是源于她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出院后的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工作岗位。在校园里,她依旧是那个阳光灿烂的赵老师,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每天早来晚走,与同事们热烈研讨备课,和学生们愉快地学习游戏,积极投身于各类活动比赛。在课堂上,她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将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注入学生心中,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在舞台上,以独特的魅力、甜美在嗓音和对语言艺术的专业理解,成为师生们瞩目的焦点;在生活中,她的笑容与声音,似温暖春风,传递着乐观与能量,她的善良与真诚,如冬日暖阳,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没有人能从她身上看出一丝大病的迹象,也从未听到她有一声消极抱怨。每次去医院阶段治疗,她都笑着对大家说是定期复查,很快就会归来。可谁又知道,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作用,她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时下班到家,直接就倒在沙发上蜷缩成一团。即便如此,当她走出家门,却依旧活力四射,始终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父亲心疼她,多次劝说她向学校说明真实情况,在家休养或是换个轻松的岗位,可她却从未同意。她发自内心地说,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喜欢和老师们并肩奋斗,虽然工作忙碌辛苦,但这就是她的幸福源泉。她用行动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大爱奉献。
2022年7月,为了参加“诗词里的河南”诵读活动,她不顾身体的疲惫,每天下班后用心准备,反复练习,视频录制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却从未有过一句苦累的抱怨,一心只为追求完美;2023年,第74个少先队建队日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她,对每项准备工作都精益求精,从活动安排到文案撰写,从组织协调到小主持培训,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一丝不苟地追求卓越;新密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成立时,作为核心成员,她加班加点撰写方案、组建团队,力求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靳校长,我检查完了,医生说按时复查就可以,我明天按时到校上班!”这是她无数次检查完后说的话。按她的病情,完全有理由多休息几天,可她却总是不愿耽误一节课,不愿让学生们落下任何知识。在她离开学校的日子里,钉钉群中,经常会有学生询问:“老师,您的病好点了吗?我们想您了,您在哪里?我们想去看您!”字字戳心的话,饱含着对她深深的思念与牵挂,这也成了最催泪的教育勋章,闪耀着她用生命温度书写的师生情谊。这些场景不仅诠释着她“心有大我”的理想信念,也见证着“爱生奉献”的师者仁心。
正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热爱,让她在工作中不断发光发热,也在不同领域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在不足三年的教学生涯中,她荣获了全国真爱书友会“优秀学员”、郑州市朗读比赛一等奖、新密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一等奖、新密市优秀团干部、新密市艺术大赛优秀辅导教师、乒乓球比赛二等奖等荣誉。而让我们惊叹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与病魔抢时间的缝隙里淬炼出的!
2024年7月暑假期间,赵姝睿老师最后一次来到学校请假。那时的她,其实已经知道病情严重,但她依旧满脸阳光,轻松淡然。她只是平静地说这次治疗时间会比较长,这个学期恐怕无法兼顾学校工作,还叮嘱不要让其他同事担心,坚信自己很快就会康复归来。她又一次用微笑和从容瞒过了我们的眼睛,直到生命的最后,她都在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给予身边人温暖与力量。
听姝睿爸爸说,她离世前没有对生活有任何不满、抱怨和遗憾,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活着”。这简单的四个字,是临终嘱托,是对父母深深的爱与牵挂,是留给世界的最后教案,更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她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生命教育不是讲述道理,而是活成榜样。”的确,她用27年完成了这堂最震撼的公开课:在确诊后的1095天里,她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治疗放化疗一共21次!但她依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坚强地传递着生命的美好,坚定地带着200名学生在追光中走过四季,在快乐中绽放光彩!她是一个在命运风暴中始终微笑的勇士,是一位用生命诠释教育信仰的师者。她用最美的姿态活出了生命的意义,恰似教育工作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人格丰碑。
赵姝睿老师的离去,让我们痛心彻骨。她如同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划过教育的天空,却留下了无比耀眼的光芒。她在面对生命和病魔的巨大挑战时,展现出的强大内心和生命能量,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都要积极进取,做一个温暖世界的阳光人。
赵姝睿老师的一生是对教育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以理想信念为帆,以道德情操为舵,以扎实学识为桨,以仁爱之心为灯,她用行动践行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追求与誓言。新时代呼唤更多像赵姝睿这样的教育追光者,让我们以她为榜样,传承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让这份生命的美好与温暖,永远传递下去,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教育答卷!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的教育追光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