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职业教育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六大“破局密码”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08 17:18:49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本网讯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降,新高考改革持续深化,民办院校普遍面临招生数量与生源质量的双重压力。然而,在这股“逆风”中,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却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生源质量持续攀升,高分段考生占比屡创新高;在河南省外多个省份实现招生规模与录取质量双增长,于黑龙江、山东、河北等省实现一次性满档录取,物理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样一次性满档。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报考热度显著提升。

  这样一所扎根中原的职业院校,何以实现“逆势突围”?其背后,是学校围绕“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系统构建的六大“破局密码”。

  精准对接产业  构建特色专业集群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企业专家进校指导《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

  学校坚持“专业群随产业动、课程随岗位变、教学随技术新”的动态机制,紧密对接河南省“先进装备制造”“文旅文创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产业,建立八大专业集群。每个集群对应一个区域重点产业链,实现“产业需求—端牵,专业建设—端跟”的良性互动。例如,与洛阳轴承集团合作开发《精密制造工艺》课程,将龙门石窟文化IP融入《文旅产品策划》实训,切实推动产教融合。

  深化教学改革  推行成果导向教育(OBE)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和品牌项目,形成多元化育人路径。学生既可通过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夯实通用能力,也可在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营销、非遗创新等方向模块中自主选择,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成长。近两年,学校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2036项。

  打造“双师型”师资矩阵  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1.8%,66.88%的教师具备行业经验,真正实现“执笔能授业,挽袖可躬行”。通过“五大工程”(高级人才引进、教工学历跃升、职称梯队建设、双师能力淬炼、思政素养培育)构建教师全职业生涯成长体系,并引入企业首席技师、技术专家参与教学,选派教师海外研修,持续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同步。

  构建“教室—实训—实战”三级进阶培养链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用3D打印技术复刻古代青铜器纹样

  学校拥有2个省级研发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85个校内外实训基地,真正实现“把车间搬进校园”。依托“一专业一赛事”机制,学生100%参与竞赛实战,近8万人次在A类赛场上锤炼技能。从复刻青铜器纹样的3D打印实践,到误差控制0.01毫米的金相样品打磨,项目式教学全面提升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打通“政校行企”协同  实现高质量就业

  学校与282家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构建“入学—培养—就业”全链条闭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三成毕业生进入高薪优质赛道,部分学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专升本深造或应征入伍。学校多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就业生态持续优化。

  营造育人生态  践行“环境育人”理念

学生们用扎染花装饰学生公寓

  2421亩生态校园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焦桐大道、银杏大道、焦裕禄广场等成为浸润工匠精神的文化地标。学校还通过24小时心理热线、数字化生活服务、多元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连续三年学生满意度超98%,真正让教育“润物无声”。

  在当前职业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以六大破局之举,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引领”的战略转变。正如该校负责人所言:“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相信、被成就。”未来,学校将继续锚定“最以学生为中心的百年学府”愿景,为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侯妍妍)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