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专题

《中原名校长说教育》系列大型专题访谈栏目——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陈新峰校长: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6 15:02:0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何紧紧围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发挥教育重要战略作用和崇高历史使命,是每一位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人士所关注的课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校长。”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更兼具经验丰富的教师角色,在教育知识方面更具有说服力,他们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态度和学识来看待和分析问题,极具教育工作中的智慧。

       中原教育周刊、河南教育云平台面向全省中小学名校长,以访谈的形式,了解各个学校目前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从而向社会、其他学校以及家长传递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体系建言献策。

第50期
本期校长:陈新峰

       陈新峰校长,男,汉族,出生于1977年9月,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讲师,周口市职教专家。现任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陈新峰同志业务精悍,作风务实。把握和统揽全局的能力较强,思维敏捷,性格直率,敢抓敢管,以强有力的作风推动学校发展,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同各种不良行为作斗争,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新峰参与专著17本,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名师,周口市职业教育专家,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项城市劳动模范,项城市优秀共产党员。

       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由项城市人民政府投资创办的集中等职业教育、电大函授成人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于一体的项城市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该校成立于1999年8月,累计总投资3.2亿元,占地132亩,现有教职工304人,中职在校生3067人,成人学历教育生2000余人。开办有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运动训练、工业机器人、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管理、幼儿保育、音乐表演、工艺美术、生物制药、化学工艺和美容美体艺术等17个中职专业,为推进职普融通,另开办有综合高中班1个。整体实现了成人学历本专科、中职学历1年制、3年制和综合高中职普融通的学历教育类型全覆盖。

       办学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双高项目建设学校”、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单位、“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单位、“第二批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质量管理强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4年3月29日,由中原教育周刊、河南教育云平台举办的 “中原名校长说教育”大型专访栏目直播于19:00正式开始。本期走进直播间的嘉宾是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的陈新峰校长。陈校长就本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独特特色和宝贵经验进行精彩分享,获得一致好评。

采访同期声:

       问题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请陈校长分享一下。

       陈校长: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总体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思想统领,以满足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校企联动、三全育人、技能培养、内涵建设五大核心工程,强力推进办学质量提升。具体做法有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党建引领,推进能力作风提升。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推进教学的首要因素,实行“党建+”模式,聚焦教师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开展“一天一节观摩教学、一周一场业务培训、一月一篇工作体会、一期一次企业实践、一季一学优秀模范、一年一评创先典型”“六个一”主题活动,提振了教师士气,提升了教学能力,促进了创先争优。通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习兴趣,典型做法被《河南教育网》《河南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报道。

       二是实施校企联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精神、新部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在人才培育、技术革新等方面为市域企业提供原生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先后与腾龙实业、项城防水、康达制药、东方丝路等行业企业达成合作;大力发展服装、防水、电子商务等专业,积极申报与市域经济特征相符的专业。

       三是强化养成教育,深度推进“三全育人”。我校本着“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围绕中职生源成绩较差、综合素质较差的普遍问题,本着“以德风促学风”的工作思路,把学生德育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围绕“以德促学”总体思路,两个车轴轮流转,交替发力。从体能训练、言行举止、礼仪素养、情景体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自律、自信,学会感恩,懂得孝道。现有12名德育教师,在常规德育教学的基础上,另开设《中职生礼仪教程》《普通话口语训练》《实用书法教程》等特色课程,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四是深化以赛促学,大力推进技能强校。我校将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始终,围绕各类技能培养目标,成立了28个校级兴趣社团(协会),建立健全了“班级—专业—学校”校内三个层级的大赛选手选拔机制,统筹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公平竞争,促进了“赛课融合”。完善了大赛选手选拔培养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企”“校际”“区域(行业)”等校外职业技能竞赛。一年来,在省各项技能大赛中,共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顺利承办了周口市技能大赛的13个赛项。

       五是实施内涵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制定了综合教学能力大赛方案,与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信息化教学等相结合,常态化培养和发现教法灵活、敢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老师,层层推选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教学能力大赛等。其中,郭美麟老师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教学设计交流活动并获奖。在对口高考工作中,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刘心语位居全省第7名,汽修专业学生刘佳乐位居全省第17名。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推进质量提升,在巩固成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匹配企业用人需求,为“办成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贡献一己之力。

       问题二:我们看到,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正在通过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立足当下,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培育在社会上能征惯战的技能人才?

       陈校长:

       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就是要突出“怎么培养人?”这个话题,当前的社会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发展的时期,很多企业呢,也是拥有着一些相对高端的设备,比较科学化、也比较精密化,那就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就更应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的了解企业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需求,在人员的知识结构方面有什么需求。也很有必要通过一些比如说订单式培养、教材共编、技术共享、企业文化引入、企业沉浸式体验以及就学时期的定向实习等方式,最终的培养出适合这个企业的技术人才。

       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国家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那么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一定要坚守初心使命,在培养专业技术的同时,要把思政的教育和精神的引领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真正的在学生中入耳、入心、入行,化为他们价值的遵循和行为上的习惯。

       在“怎么培养人?”这个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的、八项工程”,“一个中心”,就是指以办大家满意的职业教育为中心思想,一切围绕着国家、社会、家庭的需要去培养人;“两个基本点”,就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社会公益事业为基础;“三个目的”,就是以培养有优秀品德的时代新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备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为教育目的;“八项工程”,就是持续实施党建引领、技能强校、教学提升、精品实习、德育领先、文化熏陶、阳光健身和兴趣引领八大工程。通过系统的培养,以助于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问题三:未来的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面向未来,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陈校长:

       关于创新精神,也就是说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化的教育流程。也是一个从参与、到实践、再到创新,再参与、再实践、再到创新的循环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专门根据每个专业的特征、学生的成长需求、为社会培养人的需要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组建了28个兴趣社团。在这些兴趣社团中,由专任教师进行组织,让学生之间做到自主的交流,这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同时,学校的40多个实习场地对学生进行开放,学生通过对实习设备的熟悉,掌握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由教师给与配套的实践教学,最终让学生在动手中解决问题,在发现的新问题中,再学习、再实践、再解决问题,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问题。

       在职业素养方面,去年,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个课题,就是“党建+思政+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简要来讲,就是围绕着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国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引领方面的环节,在每一堂专业课教学或者实践过程当中,适时的加入这些文化的引领。同时,我们也将志愿精神和劳动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每天组织一个班级开展“清洁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的同时引入志愿服务精神,在擦亮校园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心灵的启迪。总之,我们的各项做法,目的就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成为能够体现正确价值的人。

       问题四: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利用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否可以助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学效果?您认为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方面学校应该怎么做?

       陈校长:

       的确是这样,这些比较前沿的技术,属实是能够极大的拓宽之前比较传统化的教学载体,也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知识面延伸。在教学的方式、效率和质量等很多方面,都能够得到比较强的增幅。

       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现代化,职业教育也应该在数字化方面多下一番功夫,比如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一些VR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能够更直观、也更加方便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设备和操作流程。

(责编: 赵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