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曲屯村:十年走出458名大学生
本网讯(谭亚廷 贾小凯) 2025年08月22日 17:50 河南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铺张的宴席,8月20日上午,镇平县曲屯镇曲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简朴而温馨的“金秋助学·圆梦起航”助学金发放仪式正在举行。17名准大学生从爱心企业家手中接过助学金和行囊礼包,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憧憬。
这是该村连续第三年为本村大学生发放助学金。据了解,今年曲屯村高考成绩喜人,共有17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2人进入985院校。
“拿到助学金,比摆十桌宴席更光荣!”考入武汉大学的时永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时,声音里满是激动。这个从田埂走出的姑娘坦言,过去常见家长为升学宴的排场发愁,如今村里以助学仪式取代宴请,既减轻了家庭负担,更让她感受到全村人对知识的尊重。
变化始于3年前。当时村“两委”与本村在外企业家商议,决定取消升学宴、设立助学金,并通过“4+2”工作法确立了这一新规。南阳恒茂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南阳仲景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企业积极响应,每年主动向村助学基金注资,除发放数万元助学金外,还贴心准备了包括行李箱和家乡特产在内的“行囊礼包”。
这场变革背后,是一个村庄十年育才的坚守。在这个4027人的村庄里,十年来走出了458名大学生,其中本科生215人,研究生47人。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物质比精神”已成为家家户户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家杨林波的话道出众人心声:“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曲屯人,深知农村孩子考大学不容易。企业挣了钱,就该为家乡办实事。看到孩子们有出息,比啥都强!”
如今走进曲屯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农闲时打麻将的少了,辅导孩子学习的多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捐资助学、关爱邻里的多了。更让村支书贺洪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学成归来的大学生正反哺家乡,成为教师、医生、乡村振兴技术员,用知识的力量回报这片深情的土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