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小卫士”奔走渠首大地,守护“一渠碧水”
本网讯 散发保护环境宣传页、讲解科学护水知识、回答群众问题......8月28日一大早,由淅川县中小学生组成的“科学护士小卫士”,在志愿老师带领下走进陈岗、吴田等村和宋港码头,开展科技护水知识宣传与实践活动。这是淅川县教体局利用暑期开展“科学护水小卫士”实践活动的其中一环。
据了解,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境内水源区面积261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2.8%。丹江口水库面积1050平方公里,其中淅川境内506平方公里,占水库总面积的48.2%。
近年来,淅川县教体局秉承“厚植科技沃土,做优科学教育,让创新成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工作理念,注重推动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以“水就是一切”为主题,成立“科学护水小卫士”团队,旨在通过原创发明,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贡献一份青春力量。同时,通过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自2016年9月“科学护水小卫士”团队在淅川县香花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以来,争当“科学护水小卫士”的中小学生层出不穷,成为全力守护源头活水的重要力量。
为让学生在守水护水中探索周围世界、认识自然、爱上科学,淅川县教体局高度重视“科学护水小卫士”团队建设。组建指导团队和学生团队。教师团队遴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技创新指导能力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团队的整体规划、技术指导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团队从各年级选拔对科技创新和环保事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科学护水小卫士”团队成员,为他们在团队中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创意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宣传推广等。
建立“科学护水小卫士”工作体系。团队下设技术研发组、宣传推广组、实践行动组,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当地居民普及护水知识,宣传安全饮水的重要性及团队的发明成果,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度。
明确“科学护水小卫士”日常工作。团队日常开展水资源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为原创发明提供理论支持;进行创意设计和实验研发,不断优化发明方案;开展环保科技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护水知识水平;成立香花渠首护水队,定期开展护水实践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全县师生对水资源保护和环保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大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团队将宣传范围扩大到周边社区和乡村,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截至目前,团队共进行守水护水宣传活动600场次以上,发放宣传资料9万份以上,形成了扎实的成效。学生扎实掌握护水知识,课堂与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在社会上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良好家庭护水氛围……
据了解,淅川县“科学护水小卫士”将设计并制作出一种适合乡镇使用的低成本、高效能的净水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和病毒,确保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科技宣传资料和活动方案,在学校和社区广泛推广,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护水知识水平;培养一批具有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生,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环保事业,为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王丙双 姚成儒)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