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梦团中践初心,南马庄里寻振兴
今年暑期,我有幸加入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属社团三农发展研究会 的“南马耕梦团”,一同前往被誉为 “兰考小江南” 的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 “三下乡” 活动。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不仅深入体验了乡村生活,更探寻到了南马庄村蓬勃发展的密码。
活动期间,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探访南马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走进合作社,整齐的厂房、先进的加工设备以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映入眼帘。工作人员详细为我们介绍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从农产品的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让村民们的收入有了稳定保障。我们了解到,合作社通过 “合作社 + 农户” 的形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效应,这便是南马庄村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 “秘密” 所在。
除了探访合作社,我们还心系村里的老人们,特意组织了照相活动。老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十分开心,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他们有的穿着整洁的衣服,有的带着珍藏的老物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瞬间,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看着一张张充满岁月痕迹却又无比真挚的笑脸,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温暖。
支教活动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们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为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有生动有趣的语文故事,有充满挑战的数学游戏,还有能开阔视野的科普知识。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发言,踊跃参与,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课后,我们还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谈心,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通过支教活动,我们不仅为孩子们传授了知识,更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乡村,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此次活动中,南马庄村前书记张砚斌书记的热情接待让我们深受感动。他特意组织了座谈会,与我们就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书记结合南马庄村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村里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还对河南大学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关注乡村问题、助力乡村发展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表示,正是有了像河南大学这样的高校的支持和帮助,乡村振兴之路才走得更加顺畅。在座谈会上,我们积极提问,张书记耐心解答,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南马庄村的 “稻田养鱼” 产业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一片片稻田里,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水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这种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实现了生态环保。据介绍,“稻田养鱼” 不仅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鱼儿的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养分,水稻的秸秆又能成为鱼儿的饲料,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这种创新的产业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南马庄村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造福民众的生动缩影。从昔日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繁荣兴旺,南马庄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村干部的带领,更离不开村民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持续帮助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 “大有可为”!此次 “三下乡” 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河南大学学子的我们也将把在南马庄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依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