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调研团队走进驻马店:探寻抗洪精神的力量与传承
近日,河南大学一支调研团队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抗洪精神”展开深度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史料梳理与现场讲解,团队以“洪水无情人有情”为主题,讲述了中华民族在与洪灾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力量。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调研团队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磨难却始终不屈的民族。”从大禹治水到新时代的抗洪救灾,中国人民一次次在灾难中挺起脊梁,锤炼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团队重点回顾了1975年8月发生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的“75·8”特大洪水。这场由台风引发的暴雨导致板桥水库溃坝,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响应,设立救灾机构,组织广大军民投入抗洪抢险。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筑起了一道道抵御洪水的“生命长城”。
调研指出,抗洪精神不仅体现在1975年的抗灾斗争中,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次防汛抗洪实践。1998年,大庆、哈尔滨等地的抗洪斗争涌现出无数英雄集体和个人;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精神凝聚力。
在驻马店防洪博物馆,调研团队特别注意到板桥水库的复建与更新。1986年,板桥水库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经复建后不仅为地区提供重要水资源,更在后续多次暴雨中发挥关键拦蓄作用,保障了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调研团队认为,抗洪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汛抗洪能力显著提升,防灾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实现了从“抗洪”到“防洪”的科学转变。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调研团队总结表示,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抗洪精神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据悉,此次调研是河南大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挖掘红色精神资源的重要实践之一。团队将通过报告、宣讲等形式进一步传播抗洪精神,推动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
文字、图片:河南大学2022级本科生韩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