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高等教育

三下乡|商丘师范学院:将青春新声注入古城文化——“古城守护者”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9-26 13:14:01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古建筑是无声的文化。青砖黛瓦凝千年风华,古城墙垣载厚重文脉。为深入挖掘商丘古城的历史底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商丘师范学院 “古城守护者” 实践团队奔赴商丘古城,开启了一场为期数日的“守护古城记忆,延续千年文脉”三下乡文化传承实践活动,用青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商丘古城墙下。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城墙,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古宋大地军事防御智慧与城市文明的活化石。队员们沿着斑驳的城墙徒步前行,指尖轻抚历经风雨侵蚀的砖面,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守城将士的热血与匠人筑城的专注。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王晨夕供图

图为修缮人员在修缮古城 王晨夕供图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始终牢记“传承”与“传播”的双重使命。白天,队员们走访调查,用笔记本、相机、录音笔收集古城的历史故事、非遗技艺、民间传说;夜晚,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分工协作,将白天收集的素材整理成图文、短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图为古城历史照片 王晨夕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街边访谈 王晨夕供图

  队员有的手拿着相机,细心记录着古城的细小瞬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将商丘古城的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然而,在深入走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也渐渐发现了古城文化传承中的 “隐忧”。在古城西北隅,队员们看到几处传统民居的屋顶已经塌陷,木质门窗因常年受潮而腐朽,墙面上的砖雕也因缺乏维护而斑驳脱落。队员们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些传统建筑大多因年久失修,加上缺乏专业的保护措施,正逐渐失去往日的风貌。更让队员们揪心的是,一些传统民俗的活力也在慢慢减退。在与古城老人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以前过年时,古城里会举办热闹的“庙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唱豫剧等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参与;而现在,除了少数老人还保留着贴剪纸、做糖画的习惯,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民俗的了解越来越少,“庙会” 也渐渐变成了简单的商品集市,少了往日的文化氛围。队员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图为团队成员街边访谈 王晨夕供图

  “古城的文化传承,不是单靠我们几个人这几天的实践就能完成的,但我们希望能做‘火种’,点燃更多人保护古城的热情。” 团队负责人路向福坚定不移地说。如今,队员们一边继续用镜头记录古城的美,一边积极整理发现的问题,撰写保护建议,通过自媒体,为古城文化传承出谋划策。队员的相机里,不仅有古城的美景,也有队员们讨论问题、走访调研的身影。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这些画面同样重要,它们记录着我们为守护文脉付出的努力,也证明着青春力量可以为古城传承做些什么”。

  从镜头里的美好,到现实中的担忧,再到行动中的担当,“古城守护者”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古城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感受文化的每一份温度。他们深知,保护和传承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文化使命,更是青年责任 —— 唯有留住古城的建筑、手艺与民俗,才能让千年文脉真正在当代 “活” 起来,让这座商丘古城的故事,继续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青春实践中被传承下去。(通讯员:程果 路向福)

图为古建筑里的摆设 王晨夕供图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