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专题

平顶山一中初中部获2025“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5-09-16 17:09:0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教师为学生提着灯 学校为学生留着门

  ——平顶山一中初中部获2025“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本网讯 平顶山一中初中部(市第32中学)始建于1985年,1995年经平顶山市教委编入市中学序列,命名为平顶山市第三十二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7359.2平方米,实验室、体音美、电教器材、图书均达省定二类标准。曾经因为多种原因,学校走了下坡路,在校生锐减。2022年,石龙区教体局领导班子创新管理模式,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连续三年中招考试,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比率和高分段人数都有大幅度提高。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23人,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1058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河南省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平顶山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2025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管理中体现,打造优秀班子团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高铁的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所以跑得更快。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秉承单打独斗过时,现在适合“打群架”的理念,力求团结奋进、求真务实、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校长李宏照,研究生学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全国各地做过一千多场讲座;业务校长华鹏飞,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市优秀班主任、省优质课二等奖、省骨干培养对象,主管教学,担任九(6)班班主任和物理课;副校长朱玉红,主管政教处,担任八(5)班班主任和语文课等,领导班子全部带头上课,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兴学习之风,民主之风、廉政之风、勤政之风,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似动车一样整体推进,激励中层领导尽职尽责,教师工作热情饱满,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学校整体秩序井然,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中渗透, 教学教研深化改革

  (一)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

  1.完成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强化工作,校级领导全程参与分包备课组活动,落实“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制度,将备课活动完成情况纳入先进备课组评选标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2.推行课堂六大优化(学习目标、内容、环节、教法学法、练习反馈、小结评价),教案作业抽查,中层以上领导每周至少听2节常态课并公示,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听课达20节,其他教师达15节,听课数据按月统计并用于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3.组织优秀教师及党员教师示范课、过关课活动,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针对各年级学情落实日清、周清、月考环节,在教研会中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化

  践行课堂“四转变四明确”理念,不同层次班级实施差异化教学:一层次班级聚焦重难点问题驱动教学,其他层次强化双基训练,课堂融入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等六大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学生座谈、领导推门听课、课堂巡查等方式督导常态课,要求教师备课突出分层设计,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小组合作与练习拓展落实到位,有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

  午自习过关内容分层安排,课后及时批改纠错;早读目标分层公示,落实二次过关记录;语数外等学科推行纠错本制度,年级部每周检查作业批改与纠错情况,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教案检查注重目标、重难点及环节设计,要求包含教法、学法及课后反思;月考后组织质量分析会,未达平均水平班级的教师重点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定教师多元化评价体系,按年龄段与班级层次考核;编发教务简讯,反馈常规检查结果、传递教育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四)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开展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赛课活动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坚持全面学习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桶水经历多年跑冒滴漏还剩多少水?有没有变质?只有学习才会让教师拥有源头活水,再研究“喂水”方法,增强“喂水”的能力,让学生愿意喝水,想喝水,痛痛快快喝个够。

  争取外援,发挥华鹏飞校长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市四十四中的优质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环境中营造,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有师德师风监督制度。组织师德师风法规学习,学期初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完善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在学校评优评先活动中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

  始终坚持“育人成才,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拓展训练实践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担当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校长讲思政课以及感恩、励志课,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爱国意识,通过区委书记讲思政课,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大局意识。

  铸魂育人。团课主题包括:做新时代合格团员、追寻雷锋足迹、学团史做合格团员、弘扬爱国精神、团的优良传统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教育,通过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题教育、防溺水、防火、防自然灾害主题教育,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围绕每个传统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节日的来源、节日的民俗习惯、节日的寓意中深化民族自豪感。给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回忆,孩子学会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学校构建“学校-家庭一社会”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效能,深受家长和社会好评。开展《一封家书》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一是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状况,确定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二是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确定改正的措施;三是了解家人的辛苦,感受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让家人体会到自己的成熟和进步,用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让家人放心。

  四、活动中升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育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因此,以“根植中国文化精神,回归万物即教材,世界即课堂,教育即生活的原点”的思想为指导,把开展活动融入到学科中。

  学校按需定制、按兴趣组队、按人群服务,开设足球、舞蹈、武术、篮球、音乐等社团,最终逐步覆盖全部学生。

  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了创新精神,精彩演绎仪式感生活,富有创意想象力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我校男子足球队在市长杯比赛中获二等奖。

  组织收看九·三大阅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带给孩子们社会责任感,不断推进孩子们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五、总结中提高,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培养眼中有光,灵魂有爱的老师,用他们的真挚和智慧,滋养和教导每位学子,始终坚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好务,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看到未来。

  校园充满了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一是学生报到,实现“上好第一节课、吃好第一顿饭和睡好第一个觉”的基本目标;二是打造人文校园,环境美、氛围美、秩序美的“和谐校园”,校内外宣传栏张贴着32中人奋斗的点点滴滴,激励着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三是教育学生时刻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防诈骗准备,遇到校园欺凌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上课下课、出操、课间活动、上学放学都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校教职工团结一致,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陶朝军 巩娟)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