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育行:反霸凌与反诈骗守护青春防线
本网讯 2025年7月1日至10日,洛阳师范学院向阳花爱心会“红韵润心 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吉庆嘉苑杨湾社区,以 “反霸凌、反诈骗” 为刃,向校园安全隐患 “亮剑”,用行动为青春护航。从课堂到社区,从孩子到老人,“红韵润心 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反诈行动,没有停留在 “讲讲案例” 的浅尝辄止,而是用 “游戏 + 宣讲” 的组合拳,让反诈知识真正 “落地生根”。这场“反霸凌、反诈骗”实践,远不止是两次简单的活动。它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学生们心里漾开“勇敢”与“警惕”的涟漪;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社区居民防范诈骗的认知大门;更像一束光,照亮了校园安全防线中曾经模糊的角落。“红韵润心 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用青春的热忱,把抽象的“安全”二字,变成了可触摸、可实践的具体行动——是手势舞里的坚定,是情景剧里的警醒,是手册上圈住的电话号码,是老人眼里重新亮起的安心。
反霸凌:以青春之姿,驱散阴霾
“抬起手,指向前,对欺凌说不……” 在课堂上,实践团队成员与学生们的身影格外醒目。整齐划一的手势舞动作里,藏着拒绝霸凌的坚定决心。这不是简单的舞蹈,而是一场 “沉浸式宣战”—— 让学生们在肢体律动中,将 “不做霸凌者、不做旁观者、不做沉默者” 的理念刻进心底。当最后一个动作定格,学生们眼中的光,是对霸凌说 “不” 的勇气初绽。
多媒体教室里,反霸凌动画短片的播放,让氛围陡然沉重。卡通人物遭遇言语嘲讽、孤立排挤,从开朗到沉默的转变,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叩击学生的心。“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团队成员的提问,打破沉默,也点燃了思考的火花。孩子们纷纷举手,“我会告诉老师!”“我要和他交朋友,不让别人欺负他!” 稚嫩的声音里,是对霸凌的清晰认知与应对勇气的萌芽。
互动问答环节,成了知识 “试炼场”。“哪些行为算校园霸凌?”“被霸凌了该找谁?” 问题抛出,小手如林。从 “骂人算霸凌” 的抢答,到 “要找警察叔叔和老师” 的补充,学生们在问答间,不断校准对霸凌的判断,也攥紧了自我保护的 “武器”。
反诈骗:借青春之力,织密法网
“传声筒游戏,现在开始!” 课堂上,团队成员用 “反诈传声筒” 点燃热情。“冒充客服退款诈骗”“虚假中奖诈骗” 等情景卡,在学生们手中传递,信息偏差引发的笑声里,藏着 “诈骗套路会变形,信息传递要留心” 的深刻警示。这不是普通游戏,而是让反诈知识 “活” 起来的课堂 —— 把晦涩的诈骗形式,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体验。
课间,团队转身走进社区,将反诈 “战场” 延伸至校外。面对老年居民,成员们褪去青涩,用唠家常的语气,拆解 “养老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 套路。“大爷,有人说给您办‘养老金卡’,先别信,咱找社区问问!” 通俗的话语,像贴心的 “安全锁”,往居民心里 “拧” 了又 “拧”。
当青春的力量与责任相遇,便能化作驱散阴霾的光,织就守护安全的网。洛阳师范学院向阳花爱心会“红韵润心 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以青春为笔,在校园、社区安全的画卷上,绘出勇敢与警惕的色彩;以实践为墨,书写着 “守护青春” 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深耕,让 “安全种子” 播撒得更远,用热忱与专业,为筑牢社会安全防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陈梦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