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古韵新风·百年河大的时光印记

发布时间:2025-07-30 10:12:28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夏日的开封,蝉鸣声阵阵。踏进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古朴校门,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里,承载着一所百年学府的厚重历史,见证着无数学子的青春岁月。

  建筑诉说的故事

  六号楼静静伫立在阳光下,青瓦白砖,古朴典雅。这座建于1915的建筑,是河南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楼前的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滑,仿佛在诉说着百年来莘莘学子求学的足迹。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墙上,整座建筑都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那份宁静与庄重让人肃然起敬。

  名师风范传薪火

  河南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师荟萃的传奇。范文澜、冯友兰、嵇文甫......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过。他们不仅是学术巨匠,更是精神导师,用自己的学识和品格感化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记得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河大执教时的故事。即使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依然坚持治学,主办《风雨》《经世》杂志,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动员,并带领学生参加抗战工作。他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句话至今还深深印在每一个河大人的心中。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更是河大的骄傲。他在这里完成了《人生哲学》的重要篇章,将中华文化的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每当走在校园里时,总能想象到先生当年在灯下苦读、笔耕不辍的身影,那份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让人动容。

  青春在这里绽放

  如果说建筑是河大的骨架,名师是河大的灵魂,那么学生就是河大永远跳动的心脏。漫步在校园里,总能看到青春洋溢的面孔: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身影,实验室中专注研究的神情,社团活动中热情参与的笑容......

  夏日的黄昏,明伦湖畔微风徐来,不少同学在湖边漫步交流,或是捧着书本在湖心亭中静读。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青春的模样,也倒映着河大百年来不变的书香气息。

  传承与创新的交响

  今天的河南大学,在传承百年文脉的同时,也在奋力书写着新的华章。从明伦校区的古朴典雅到金明校区的现代化建设,从传统的人文社科到前沿的理工科研,河大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着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百年河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一个梦想都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作者: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家慧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