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沙盘里开出的花:一场与自我重逢的仲夏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9:45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雨后垂柳蘸着水汽在窗外写诗,七月的蝉鸣尚未晒干翅膀,河南省豫教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的教室里,几十双眼睛正凝视着沙盘上未完成的风景。杨文珍老师指尖掠过细沙,如同掠过这些迷途少年尚未展开的人生地图——"现在,让我们在沙粒中寻找自己。"

  一、沙盘上的三棱镜:照见生命的立体光谱

  阳光穿透云层,每一粒沙都在折射生命的答案。

  "认识自我,就像拆开一份神秘的仲夏礼物。"杨老师的声音带着雨后的清润。当第一缕穿破云层的阳光斜照进教室,沙盘里的微缩模型突然有了生命的光泽。

  生理自我的探索从指尖开始。一个总低头含胸的男孩在沙盘上摆出田径运动员模型:"原来我的'短跑小能手'称号不是偶然。"他摸着自己结实的腿部线条,像发现陌生又熟悉的宝藏。杨老师拾起水果模型轻笑:"看,这个爱吃西瓜的少年,他的味蕾早记住了夏天的味道”。

  社会自我的拼图在欢声笑语中渐显。扎马尾的姑娘用"姐姐""车友"的模型围成同心圆,沙盘上的微型课桌旁,她突然放上画架:"原来我不只是弟弟的辅导老师..."窗外的垂柳适时轻拂,仿佛在点头赞许。

  当话题转向心理自我,沙盘成了映照心事的月光湖。总爱用黑色沙粒的沉默少年,今天用蓝色铺开一片海:"他们说我是刺猬,可我心里住着海豚。"杨老师将灯塔模型轻轻推向他,"看,你的光一直在等你自己发现。"

  二、沙粒会说话:当自我介绍变成心灵舞蹈

  当沉默的少年开口,整个世界都安静聆听。

  "现在,让我们把沙盘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杨老师变魔术般展开彩纸,少年们的笔尖开始流淌真实的韵律。

  曾经总用"别人说"开头的孩子们,开始学会用"我发现"造句。一个总躲在角落的少女写下:"我是会画星空的面包师女儿",墨迹在纸上舒展如柳枝。杨老师将她的作品举向窗外:"看,柳树在给你的新身份鼓掌呢。"

  沙盘角落,总爱破坏他人作品的"问题少年"正小心翼翼堆砌城堡:"我是...守护弟弟的城墙。"汗珠混着雨水从鬓角滑落,在沙盘上砸出小小的陨石坑。

  三、雨后虹与少年心:那些被重新擦亮的星辰

  潮湿的心事晾晒在阳光下,终于长出翅膀。

  课程结束时,教室后墙的"心愿柳枝"已挂满嫩绿新叶。有孩子写下:"原来我的不同不是错误,是特别的出厂设置";有人画下三面镜子:"以后每天要照三次真实的自己"。

  杨老师最后捧起一抔沙:"每颗沙粒都不同,就像..."

  "就像中原大地上每粒麦子都有自己的锋芒!"接话的少年自己都愣住,旋即笑出一排白牙。窗外,雨后的阳光正把柳叶上的水珠炼成钻石。

  这个下午,几十个迷途的星座在沙盘宇宙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当蝉鸣再次响起,那些曾被雨水打湿的翅膀,正簌簌抖落全新的光芒。

  四、沙粒中的觉醒:当迷途遇见星光

  迷途不是终点,而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 。

  这堂课,像一场温柔的夏雨,冲刷掉了他们身上被贴满的标签——"叛逆""问题少年""迷途羔羊"。沙盘里堆起的,不再是迷茫的沟壑,而是清晰的自我疆域;细沙流淌,不再是时间的荒废,而是生命的重塑。

  有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缺点"里藏着未被开发的超能力;有人终于明白,那些被指责的"固执",其实是坚守自我的铠甲。当杨老师轻声问:"现在,你看见自己了吗?"教室里静得能听见柳叶摇落水珠的声音——那一刻,三十颗年轻的心跳,像破土的芽,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原来,认识自己不是终点,而是出发的仪式。当这些曾被风雨打折的枝桠,终于触摸到内在的光源,整个仲夏都开始为他们让路——毕竟,没有什么比一个少年认清自己后的眼神更明亮,没有什么比迷途者找到坐标时的微笑更动人。沙盘会干涸,但这场与自我的相遇,将永远湿润他们的生命。(卢鹏)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