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引高校活水 润乡村教育
本网讯 盛夏的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蝉鸣阵阵,绿意葱茏。在武店村小学校园里,跃动着高校学子的青春身影。这活力景象,源自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主动架桥,成功对接南阳医专和周口师范学院两支力量,为乡村教育注入汩汩活水。
7月2日至4日,武店村小学,气氛热烈,南阳医专口腔医学系团总支“青耘乡村”志愿服务队如期而至。操场上,防溺水演练正酣:大学生志愿者边讲解边示范心肺复苏,村民和孩子围拢在一起认真学习。教室里,“微笑渠首”口腔健康课趣味开讲:孩子们托着下巴,好奇地盯着牙模学刷牙,笑声中护牙知识悄然入心;隔壁简易义诊点,医学生弯腰为村民仔细检查牙齿。河岸边,一抹抹“志愿红”点缀绿意,“绿水青山”环保理念宣传与实践活动将师生和渠首学子们的热情再次点燃,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解、节约用水用电宣传、减少塑料使用倡议等活动,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个人行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普通话课堂绕口令声声入耳,“变废为宝”手工坊创意飞扬,“点亮心灯”行动为孩子们送去书籍与温暖。在短短三天内,这支专业队伍将健康与知识的种子深植沃土,服务群众超200人次。
几乎同期,另一场由驻村工作队促成的艺术启蒙在武店村小学悄然绽放。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8名卓越班学生志愿者,开启了为期10天的“音舞美育,筑梦山村”支教之旅。音乐教室里,稚嫩的歌声第一次尝试着和声,音符在跳跃;美术课堂上,五彩画笔描绘着山外的世界;书法室内,墨香萦绕,孩子们屏息凝神感受笔画的力道;舞蹈空间中,手势翻飞,律动十足。在志愿者引导下,60余名乡村孩子初探艺术的奇妙世界,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驻村工作队着眼长远,积极协调资源,推动建立高校与村小的长期美育帮扶机制。
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主动对接,精准定位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的结合点,架起了一座高效务实的“引智桥”。南阳医专带队教师深有感触:“工作队的精准对接,让我们的服务真正‘落了地’,效果倍增。”周口师范支教队长感慨:“孩子们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高校的智慧与青春,是点亮乡村未来的火种。”省委组织部派驻九重镇武店村第一书记穆洪竹坚定表示,“引智下乡、育人兴乡,是我们践行使命的重要路径。这不仅是播撒希望的种子,更是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这样的‘星火’,汇聚成照亮振兴之路的璀璨星河!”(卢晋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