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育人之路 共话班级智慧——平顶山市平马路小学举行班主任经验分享交流会
为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育人管理水平,平顶山市平马路小学借教科研活动月的东风,于11月26日上午特邀卫东区雷锋小学教育集团的两位优秀班主任——以“爱心细致”著称的张红艳老师和以“智慧管理”闻名的霍琳琳老师莅临我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交流会。全体班主任及校领导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思想与实践的盛宴。
会议伊始,校长王伟娜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让学校班主任老师能够汲取外校优秀同行的宝贵经验,激发工作灵感,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做有温度、有智慧的教育者,用心用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红艳老师首先登台,她以“智”引成长路,“慧”织育人网为主题,分享了她在班级管理中倾注爱心与耐心的点点滴滴。张老师认为,教育的根基在于“爱”,而“细致”则是爱的具体体现。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讲述了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如何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并送上小惊喜,如何通过“家校联系本”与家长建立顺畅、互信的沟通桥梁。她强调,班主任要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于细微处见真情,用持续不断的关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构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张老师充满温情的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深切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随后,霍琳琳老师分享了她的“智慧型”带班方略。霍老师如何在坚守教育原则的同时,既不被工作裹挟得身心俱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成长空间,也就是“边界感”与“松弛感”的修炼。如何保持边界与松弛的平衡:柔中有刚,刚柔并济。边界感是“刚”,为教育划定底线;松弛感是“柔”,为成长增添温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班主任工作既有原则又有温度。在班级管理中,就是把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包容”。霍老师逻辑清晰、方法实用且富有创新性的分享,展现了她将教育理念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的高超艺术,为在座班主任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金点子”。
在聆听了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后,学校班主任老师们结合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踊跃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一位低年级班主任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张红艳老师分享道:“关键在于长时间的习惯养成。先抓姿势,基础到位事半功倍,再趣味引导让孩子愿意写;细化要求,从写对到写好;家校协同,持续强化不脱节。”另一位班主任则困惑于“孩子经常告状”的问题。张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建议:“学生频繁告状的核心是缺乏问题解决能力、习惯依赖老师评判,杜绝关键是明确边界、教方法、给空间。”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就如何对特殊学生的冷处理的度的把握上请教霍琳琳老师,霍老师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指导,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活动最后,任军涛书记进行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两位老师毫无保留的倾情分享表示衷心感谢,认为她们的经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感人至深,启人深思。他要求全体班主任认真消化吸收本次交流会的宝贵经验,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一要永葆教育初心,用爱和责任关怀每一位学生;二要勤于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智慧;三要勇于实践创新,探索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班级特色的育人路径。他希望各位班主任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互学互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学校班主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优质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经验分享交流会内容充实,环节紧凑,不仅为班主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拓宽了工作思路,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相信全体班主任必将以此交流分享为新起点,在育人道路上不断探索,用爱心与智慧点亮学生的精彩人生!
文字:张培娜
图片:刘亚琼
供稿:本刊平顶山卫东区中心陶朝军、巩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中原教育周刊官方抖音号
豫教传媒
河南教育云平台线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