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孙路云:在中原的雨季里,解开青春的千千结

发布时间:2025-07-25 09:35:08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本网讯(卢鹏)五月的郑州,空气里浮动着黄河水带来的湿润。下午三点,豫教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的教室里,四十余位少年静坐如待春的种子。孙路云老师轻轻推门而入,指尖拂过讲台时,那句带着暖意的话语便落了下来:“恁心里都住着个发光的自己,今儿咱就一起把灯点上,中不中?”

  这堂名为《快乐加速,“心”光闪耀》的课,就此在黄河之南的雨季里启程。

  一、 心灵手术室:剥开阴翳的精密时刻

  孙老师展开省卫健委最新发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纸张翻动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24.6%——这是咱河南娃儿检出抑郁情绪的比例。”她抬眼环视,目光如炬:“可这数字不是铁链,是警报。今天咱要当回自己的‘心理外科大夫’。”

  她拾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三道光束:

  “第一刀,剥开‘我不行’的迷障。”少年们面面相觑时,她突然指向窗外暴雨冲刷过的柳树:“恁看那树,枝杈断过多少回?可它年年绿得比谁都旺!”

  “第二刀,缝合‘没意义’的创口。”来自周口的女孩小雅低头绞着衣角。孙老师走近她课桌,放下一枚银杏叶书签:“叶落了是结束吗?不,它是树写给土地的信,等着春天回音呢。”

  “第三刀,植入‘希望芯片’。”她掏出个铁盒,里面装满学生写的愿望纸条:“去年这班孩子埋下的,今春挖出来——考上重点高中的真考上了,想见爸妈的见到了七成。希望不是虚的,是种进心土会发芽的种子!”

  二、 中原星火:在方言碰撞中点燃微光

  互动环节的桌椅被摆成豫东麦田的方阵。当孙老师问“谁有从黑暗里爬出来的经历”,后排穿校服的男孩突然站起——他是兰考的小阳,父母在苏州打工三年未归。

  “春节...俺奶走了。”他喉结滚动着,“觉得全世界灯都灭了。”教室陷入沉寂,唯有窗外雨打玻璃的啪嗒声。

  开封姑娘李想突然起身,带着中原官话特有的顿挫:“俺爹走那年,觉得天塌了。可后来在麦地干活,发现野豌豆在坟头开得可旺——死不是终点,是另个开始哩!”

  小阳肩头一颤。此刻洛阳男孩王磊哼起豫剧《朝阳沟》选段,几十个声音渐渐汇成合唱:“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在梆子腔的激越里,小阳眼底终于浮起水光,那水光却映着窗外破云而出的阳光。

  三、 黄河密钥:在黄土地上浇筑快乐基因

  “快乐不是等来的彩虹。”孙老师敲敲黑板,“是恁用黄河泥捏的陶器,得亲手摔打成型!”她发下中原红土特制的陶泥,带领少年们塑形:

  “塑个‘未来成功的你’!” 许昌少年捏出戴安全帽的建筑师:“俺要盖比‘大玉米’更高的楼!”

  “刻下今日‘闪光时刻’!” 小阳在陶坯刻下合唱场景,泥点溅上他久违的笑涡。

  “给困境重写剧本!” 孙老师展示安阳出土的商代陶范:“三千年前的匠人把铜水浇进陶模——苦难是模具,恁才是发光的青铜!”

  此刻郑州城华灯初上,奔腾不息的黄河与岸边灯火交相辉映。孙老师站在基地院内的柳树下,看少年们眼瞳里跳动的光点——那是在中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火,是深植于黄河血脉的韧性之光。

  这堂发生在五月郑州雨季深处的心理课,终将随黄河水奔涌进无数青春的生命长河。当板结的心田被星光撬开裂缝,中原大地上,自有万千心光破土成林。(注:文中学员名字均为化名)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