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盛夏的觉醒:穿透心灵蝉鸣的疗愈诗篇

发布时间:2025-08-11 09:24:24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夏雨过后,绿城郑州东郊,万木葱茏、碧空万里。在豫教基地院内几棵柳树上,蝉鸣如交响乐般不停歇的演奏,与教室里吊扇的嗡鸣交织成仲夏交响曲。几十个少年端坐成排,汗水在他们紧握的指缝间闪烁——直到祁俊红老师携着一缕穿堂风推门而入,仿佛带来整个黄河的清凉。

  一、破茧:在意识与潜意识的盛夏相遇

  “来,让我们玩个有意思的游戏。”祁老师变魔术般展开一把洛阳牡丹团扇,绢面上粉白的花朵随着她手腕轻旋,在闷热的空气中划出清凉的轨迹。孩子们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扇面摆动——这正是她诠释“意识12%与潜意识88%”的生动隐喻。

  当扇面突然停在某个眼神游离的男孩面前时,所有人都听见了窗外骤然高亢的蝉鸣。“焦虑就像这停不下来的蝉声,”她啪地合拢扇面,蝉鸣却仍在继续,“你以为捂住耳朵就能逃避?”信阳口音里带着俏皮,引得后排扎马尾的姑娘捂嘴轻笑,她手腕上缠绕的丝带在风扇吹拂下轻轻飘荡。

  二、解缚:当神经科学与中原季风共舞

  投影仪亮起的蓝光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切换图”如麦浪起伏。祁老师信手拈来开封西瓜作比:“切开时的脆响是交感神经兴奋,沙瓤的甘甜是副交感主理——你们现在像晒蔫的瓜秧,不是不会结果,是忘了蓄水的节奏。”

  她突然蹲在不停抖腿的男孩身边:“知道为什么河南人管正午叫‘晌午头’吗?就像我们的情绪,把最烈的日头都顶在脑门上。”男孩的T恤后背已汗湿大片,祁老师却变出个荥阳霜糖饼:“看,再硬的糖块含着含着就化了,抑郁不过是心里结了糖霜。”

  三、沐心:在催眠的绿荫深处

  当催眠引导词混着窗外蝉鸣声流淌,奇迹正在发生。那个总啃指甲的女孩,双手如睡莲般摊开在膝头;总用帽檐遮脸的男孩,喉结在舒缓的呼吸中轻轻滑动。祁老师的声音像在模拟树荫下的光影:“现在,把‘我完了’换成‘老天允许我重来’……”

  忽然,靠窗的位置传来椅子挪动的吱呀声。十六岁的小雨看见幻觉般的画面:暴雨中的打谷场上,母亲终于接过她攥出汗的奖状。催眠结束时她抹着额头的汗:“原来抑郁是晒僵的泥土,祁老师给了我们透雨的裂缝。”

  四、怒放:从蝉蜕到鸣唱的生命礼赞

  “志在必得”的集体宣言环节,声浪震得窗玻璃簌簌颤动。祁老师让大家用豫剧腔调吼出肯定句——“俺是块好钢!”“俺值得被爱!”浓重的乡音撞上水泥墙壁又弹回,化作最炽热的声浪。临别时,那个总在墙角蜷缩的瘦高少年突然冲到电扇下,张开双臂的样子像极了晒场上的稻草人终于拥抱风。

  夕阳西斜时,知了叫声渐渐稀落。心理咨询室的纱窗上,新贴的便利贴正在晚风中轻颤:“我允许自己像伏天的雷雨,来得猛烈,去得干脆。”祁老师整理教案时发现匿名留言,字迹被汗水晕开仍力透纸背:“原来焦虑是晒弯的麦穗,抑郁是灌浆的阵痛,您教我们等待收割。”

  这场发生在三伏时节的觉醒,恰似夜来骤雨冲刷过的打谷场,那些被烈日灼伤的年轻心灵,正蒸腾出潮湿而蓬勃的土腥气。在这里,严谨的心理学与质朴的中原智慧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流,而希望,永远孕育在积雨云与干渴大地的相遇处。(卢鹏)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