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检察“苔花”团队守护每一株幼苗
本网讯(赵红旗 赵许栋)“孩子若涉及案件,信息会被泄露吗?以后可怎么办?”近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教体局“鹰城家长慧”节目录制现场,一位家长紧握话筒,眼神充满忧虑。聚光灯下,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苔花”未检团队负责人胡二华沉稳回应:“请放心,我们严守隐私保护原则——涉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卷宗专人专管,媒体报道严禁泄露个人信息,5年以下量刑的犯罪记录依法封存。”她清晰有力的解释,让现场紧绷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
这个普通的问答场景,正是郏县检察院“苔花”团队日常守护未成年人的一个生动写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在走访未成年人时,他们纷纷说,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受此启发,我们在打造未检团队之初,就决定把‘苔花’命名为未检团队的名字。我们开展未检工作时,每一次都要讲,苔花开花时,尽管如同米粒那样大小,但它没有自卑,没有沮丧,没有怨恨,更没有低头,照样学着牡丹的样子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燃烧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实现着它的价值。借此鼓励未成年人要像苔花一样。‘苔花’未检团队坚持每一朵‘苔花’都值得被看见,都拥有绽放力量的理念,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近日,郏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全生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法治守护有个“温暖家”
2024年7月,郏县检察院投入使用面积近700平方米的“豫”见未来·“苔花”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筹备时,郏县检察院未检团队走访了县关工委、县妇联等10余家单位,收集了60多条建议,最终把这里建成了集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司法办案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场所。
走进“豫”见未来·“苔花”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虚拟互动设备和情景再现空间,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直观易懂。在法治体验课上,学生们操作模拟法庭设备、戴上VR眼镜体验防欺凌场景,法律的威严变得真实可感。一位前来参观的家长感慨道:“真没想到检察院未检基地是这样的,法治教育也能这么有意思!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家’!”
郏县作为千年古县,拥有郏县大铜器、姚庄金镶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苔花”未检团队巧妙地把法治教育融入当地文化,联合金镶玉展示馆、大唐钧瓷文化馆,开辟了一条“法治+非遗”研学路线。在校学生欣赏完钧瓷“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美丽后,转身就能在保护中心的“法治小剧场”里参与活动,在厚重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义。截至目前,这条特色路线已经吸引了近两万名学生参加,成为郏县法治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1月,“豫”见未来·“苔花”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命名为全省示范平台。
点亮迷途少年归航灯
“我就是帮朋友出口气,没想到会这样,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17岁的小张因为参与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一度陷入绝望。案件移送至郏县检察院后,“苔花”未检团队启动“三步评估法”:深入小张所在的社区和学校了解情况,发现其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对其疏于管教;心理测评显示,小张虽然容易受人影响,但主观恶性不大;综合全案情节进行评估,拟对其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胡二华带领“苔花”未检团队为小张量身定制了6个月的帮教方案:上法治课弥补认知不足,接受心理疏导增强抗压能力,参与社区服务培养责任感。与此同时,“苔花”未检团队积极协调他重新回到了高三课堂。
“法律宽容,但绝不纵容!我们希望你像苔花一样……”宣告室内,“苔花”未检团队的训诫让小张泪流满面。随后,郏县检察院向其家长发出一份《督促监护令》,要求其家长每日关注孩子动态、参加家长课堂学习,解决好家庭监护缺位的问题。胡二华说:“‘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的温情模式,目前已成功帮助200余户家庭补上了监护短板,精准帮教的2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实现再犯罪率为零。”
协同共治筑牢“防火墙”
“乡镇学校的一些网吧经常有孩子出入……”针对校园周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顽疾,郏县检察院“苔花”未检团队联合公安、文旅等部门雷霆出击,常态化开展“护苗净网”专项行动。暗访组以学生身份进行“体验式”调查,智慧监管系统精准筛查入场记录,顶风违规的网吧被锁定并顶格处罚。现在,这种现象已基本杜绝,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了“防火墙”。
“苔花”未检团队还与县教育部门深度合作,在全县实现检察干警兼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法治副校长们创新推出“菜单式普法”,防欺凌、防诈骗等主题课程通过模拟法庭、互动游戏等形式生动展开。截至目前,郏县检察院“法治进校园”活动已覆盖全县学校,学生法治意识普遍增强。
如今,在郏县,一张由司法刚性守护与司法温情滋养、学校悉心培育、家庭尽责关爱、社会协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络日益坚实。王全生说:“‘苔花’未检团队将继续以检察之力深耕细作,涵养沃土,守护好孩子们的美好青春,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法治的晴空下自信挺立,向阳生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