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言,方能远行:一场点燃豫教青少年心火的信念洗礼
本网讯 五月的河南,骄阳已初显峥嵘。2025年5月15日下午2时30分,在河南省豫教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空气里却涌动着另一种更为灼热的力量。中原教育周刊讲师、青少年成长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业规划师杜鹃老师,步履从容地走进课堂,一场名为《心有所言,方能远行》的灵魂团辅课就此展开——你相信的未来,正悄然藏在这全情投入的每一分钟里。
杜鹃老师的声音如清泉流淌,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当拿破仑从科西嘉岛的少年,到立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豪言,再到最终加冕称帝的传奇被娓娓道来,课堂里落针可闻。“孩子们,”杜老师目光灼灼地扫过全场,“你是谁,此刻或许模糊;但你相信未来能成为谁,那团心火才是照亮命运的星辰。” 少年们屏息凝神,眼中映出思考的光。
“相信,是心底的认同;信念,则是融入骨血的理念!”杜老师的话语如重锤敲击。她抛出的问题瞬间点燃讨论:“大人为何工作?孩子为何学习?鸟儿为何搏击长空?鱼儿为何潜入深海?”短暂的沉默后,答案如春笋般在课堂各处迸发——“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看世界!”… 直到杜老师揭示那简洁有力的核心:“皆是为了‘享受’——享受存在的意义,享受成长本身的壮阔!” 一个《骡子和马的故事》更让这“享受”二字,深深刻入少年心田。
接着,杜老师以“人为何读书”叩问灵魂。她讲述了那个流传千古的爷孙与竹篮的对话:孙子不解读书意义,爷爷却让他用脏兮兮的竹篮打水。清水漏尽,竹篮却焕然一新。“书页翻过,知识或许如流水般难以握在掌心,”杜老师的声音带着洞悉的智慧,“但每一次阅读,都是灵魂的沐浴。字句无形,却已涤净心灵的尘埃,重塑目光的澄澈。” 有学员恍然大悟般轻呼出声,随即拼命点头——那竹篮的隐喻,如同清泉瞬间浇灌了心田久旱的角落。
如何让学习之火燃烧得更旺?杜老师亮出古人智慧:“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而学习之宝,首在动力、效率与方向!没有动力的学习是枯舟,没有效率的探索是迷途!
她更传授提升效率的“三重奏”:固化:将精华铭刻于最好的笔记;僵化:反复研磨八遍以上,刻入骨髓;优化:触类旁通,让知识在头脑中织成智慧之网!
课至尾声,少年们眼中的迷茫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唤醒的、沉静而滚烫的力量。一位学员在分享时声音微颤:“杜老师,那竹篮打水的故事……我懂了!原来读过的书不是消失了,它们像水一样流走,却把篮子——把我的心,洗得透亮!” 这质朴的话语,正是信念扎根的回响。
中原厚土,黄河奔流,见证着少年们心田的这场春雨。杜鹃老师播下的“信念”之种,已在炽热的五月悄然破土。心有所言,并非空谷回声,而是灵魂对未来的庄严誓约;方能远行,是当信念成为脊梁,每一步都踏出星辰大海的轨迹。
当少年们带着被净化的“竹篮”与点燃的心火走出基地,河南的斜阳正慷慨地泼洒着金光。他们终将明白:所谓命运,不过是你愿意全情相信并投入的那个未来模样。心火不灭,前路自有万丈光芒!(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