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若蝶自来:豫教基地,一场关于爱的盛夏修行

发布时间:2025-07-25 17:52:50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本网讯(卢鹏)七月的郑州,暑气蒸腾,黄河裹挟着中原大地的厚重,在空气中弥漫开一片温热的氤氲。蝉鸣,是夏日永不疲倦的咏叹调,声声叩击着河南省豫教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教室的窗棂。窗内,青春的目光如星子般汇聚,聚焦于讲台——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张艳斐老师,如一泓清泉,静立于盛夏的喧嚣之中。空气里,躁动与期待交织,仿佛能听见无数颗年轻心脏,正随着季节的脉搏,怦然作响。

  “赵小刚”张老师的声音,清越如风铃,瞬间拂过教室。一位高个子少年应声而起,脸颊染上朝霞般的薄红。“你曾为谁心湖泛起涟漪?TA最璀璨的光彩又在何处?”全场屏息,随即漾开一片理解与善意的轻笑。少年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有...她思虑时微微蹙起的眉峰,像在执拗地雕琢整个世界。”话音未落,掌声如潮,裹挟着青春独有的共鸣,在教室激荡开来。那传递的抽签筒,此刻仿佛成了命运的纺锤,牵引出一段段青涩而滚烫的真心话,在夏日的空气里,悄然织就一张隐秘的心网。

  一、 恋之哲思:从古老诗篇到青春光影

  当张老师低沉的嗓音将舒婷的《致橡树》娓娓道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十六岁的林晓,笔尖在纸页上深深划过一道痕,仿佛也划开了心头的迷雾。古老哲人的箴言穿越时空,泰戈尔的顿悟如星光闪烁,《那些年》的纯白影像在银幕上流淌...刹那间,她豁然洞见:伟大的爱恋,从非凌霄花的攀附,而是两棵独立之树,在灵魂深处,以根须相握,以枝叶致意的生命交响。

  “你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讨论环节,扎马尾的女生小舟站起来:“像《致橡树》说的,共担风雨也共享虹霓,但首先...我得成为一棵真正的树。”张老师赞许点头。银幕上经典爱情混剪的光影流转,少年们第一次看清:那些令人心跳加速的瞬间,终需扎根于独立人格的土壤。

  二、 青春抉择:青涩果实的重量

  “早恋的滋味,是蜜糖还是砒霜?”张老师抛出的议题,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会场瞬间沸腾。前排男生声音洪亮:“它能驱散最深的孤独!”后排的质疑紧随其后:“可失恋的苦涩,曾让试卷上的字迹都模糊颤抖...” 青春的困惑与勇气,在这方寸之地真实碰撞、激荡回响。而当“合肥毁容案”的阴影沉重落下,整个教室陷入一片令人心悸的静默。张老师的声音,如暮鼓晨钟,穿透寂静:“爱的能力,其根基乃是对人性幽微的抉择。占有与暴戾,只会将彼此推入深渊;唯有成全与尊重,才能在废墟之上,看见爱的曙光。” 青春的悸动啊,若未经善念的滋养与智慧的引导,终将结出苦涩甚至致命的恶果。

  席慕容《无怨的青春》如清泉般流淌:“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字句温柔,抚慰着年轻的心。有女生悄悄拭去眼角闪烁的晶莹。原来,告别亦可如那山岗上的满月,静默无言,却澄澈圆满,不留一丝遗憾的阴翳。

  三、 心向未来:你若绽放,清风徐来

  “如何让青春的航船,在异性的海域里,既不失方向,又能领略风光?”张老师以汪国真的《妙龄时光》作答,声音如清风拂过:“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 这印痕,应是成长的足迹,而非冲动的伤疤。

  “没有人愿尝未熟的果,它的味道又苦又涩。与其追逐蝴蝶,不如先让自己成为花园。”

  互动屏亮起:“你为什么喜欢TA?”长相?才华?孤独感?投票结果揭晓:“善良真诚”与“积极上进”高居榜首。最受欢迎的男生需有担当,女生贵在明朗大方。小舟看着榜单释然一笑:美好的吸引,永远指向生命的丰盈而非空虚。

  讲座尾声,张老师赠言如星火:“爱是最高级的修行。当你专注生长——读书万卷,步履坚定,灵魂挺拔——属于你的清风与蝴蝶,终会穿越人海,认出你灵魂的光谱。”

  夕阳熔金,为郑州的轮廓镀上温暖的辉芒。风,携来黄河湿润而古老的气息,也悄然带走了盘旋心头的迷雾。

  真爱从不畏惧等待。青春最惊艳的回响,当你在知识的沃土上深耕,在品德的熔炉中锤炼,让灵魂的枝干愈发遒劲,让心智的花朵日益芬芳——属于你的清风,终会识得你独一无二的馨香;属于你的蝴蝶,必将循着你灵魂的光谱,穿越人海,翩翩而来。

  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将化作生命中最盛大的加冕。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